克罗地亚 俄罗斯 战争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 俄罗斯 战争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 战争 俄罗斯
一、克罗地亚与俄罗斯的关系
从二战,《凡尔赛和约》开始,随着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克罗地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共进退,而克罗地亚则成为欧盟、北约的联合成员国。
1941年,克罗地亚再次获得北约成员国资格,按照程序,克罗地亚和俄罗斯在斯洛文尼亚举行三方会谈。3月,双方进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最终,俄罗斯承认克罗地亚。但由于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处于一种共同利益的概念,克罗地亚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并将成为欧盟与北约间的一个特殊缓冲区。
上图_ 二战期间的克罗地亚
可以说,战后两族之间不断有摩擦。当时,斯洛文尼亚和苏联都是冷战时期的加盟国,并一直与北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克罗地亚凭借着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及位于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军事国家。同时,由于苏联的扶持,斯洛文尼亚成为了“七国集团”中的成员国,成为了北约的成员国。
二战结束后,为了同其他几个南斯拉夫解体,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动荡期,克罗地亚选择了加入北约,在北约的“庇护”下,克罗地亚在二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战后,克罗地亚依然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克罗地亚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随着二战结束,巴尔干半岛上出现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克罗地亚也就此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克罗地亚并不满足于“大哥”的身份,而是希望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实力,进而达到自身的“国际地位”。
在1998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成为了西欧联盟的一个正式成员,并与之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友好合作。
在“莫德里奇”(中)和“佩里西奇”(右)之间的牵线搭桥下,克罗地亚的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佩剑”(中)和“斯坦科维奇”(右)的带领下,克罗地亚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佩剑”和“斯坦科维奇”的政治体制,最终让克罗地亚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迅速下降。
1998年,南斯拉夫联盟解体,克罗地亚遭到了长达10多年的反俄制裁,经济发展遭受了巨大损失。
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克罗地亚于2008年与俄罗斯签订《关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在能源领域增加俄罗斯的储备,并将科瓦西奇公司更名为“克罗地亚国家天然气公司”。
2020年,俄罗斯在克罗地亚输气管道上工作时,克罗地亚已经出现天然气短缺的情况。
除此之外,克罗地亚总统萨格勒布市长佩特科夫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制裁”表示不满,称这是对克罗地亚的“破坏性”,并警告称,如果不对俄罗斯天然气实施“新的制裁”,克罗地亚将无法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相关合同进行谈判。
事实上,萨格勒布市也曾在此前的能源危机中因“抗议”俄罗斯,而饱受指责。
然而,作为东欧国家,萨格勒布这块土地上的天然气储量一直都比较丰富,是欧洲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