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今天下午,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200天暨奥组委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巴赫、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于再清,共同启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活动持续至2022年7月31日。
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冬残奥会,赛会配套设施完善、场馆已全面开工,举办各项赛事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部分竞赛场馆已经完工,标志着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北京冬奥会赛时运行工作顺利,工作有序推进。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冬奥会场馆赛时运行及保障工作全面开工。
平昌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运行工作已全面完成。主新闻中心建设完成主新闻中心部分工程,冰上训练中心测试赛建设完成主新闻中心部分工程。气象系统运行,气象设备运行,中国气象卫星运行监测中心完成气象站、北冰洋、中纬度、南亚和西伯利亚三个气象站预计于5月中旬试运行。
张家口赛区风力发电将实现“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目标。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国内首条高铁建成通车,赛区将对北京冬奥会组织运行、赛后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张家口赛区将充分利用奥运遗产,落实“节俭办赛”和“打基础、补短板、强基础”的目标要求。通过奥运遗产,制定赛后奥运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竞赛、宣传和运行的社会影响力,把“场馆服务”做到本地、外地、跨区域、全方位,充分体现“节俭办赛”和“竞赛、宣传、服务”为特色,打造“风光秀美”新高地。
既要降低改造难度,又要让服务更有温度,有办赛理念、有办赛能力,力求把冬奥会办成绿色、健康、共享的精彩冬奥会。
二是加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项资金投入。按照《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冰雪项目场馆设施建设投资将超3亿元,与之相匹配的有场馆建设用地、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占比分别达到35%、20%、40%。
三是优化赛事体系。按照“全场馆可申办、全周期办赛”的要求,完善赛后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场馆运行保障、冰雪文化推广等工作体系,确保要办好2022年冬奥会,要更好满足大众冰雪运动的需要,实现办赛规模、办赛水平和城市参与度、参与人次、市场认可度的全方位提升。
四是创新运营方式。创新运营方式,大力加强场馆运营、赛事接待服务,搭建群众冰雪季接待服务平台,促进赛事资源和冰雪产业产业发展。
五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体育文化服务供给,探索产业增值服务模式,加大户外运动旅游、冰雪运动装备制造、户外运动休闲、冰雪娱乐等领域、板块和服务供给,建设“冰雪运动产业园”,推动冰雪运动场馆建设,推进冰雪运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冰雪消费群体画像,不断增强冰雪运动市场占有率。在奥运健儿带动带动带动消费的情况下,北京冬奥会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