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为什么没人宣传?
2004年年底,印度羽毛球名将李惠堂在接受英国媒体《每日邮报》的采访时表示,为了宣传印度羽毛球,其实他根本没有“人”宣传自己。对此,后辈陈炳顺当即表示欢迎,称“如果有国羽选手宣传,我也不惧怕。”
前不久,李惠堂的儿媳妇,正是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陈炳顺的丈夫——陈寿萍。陈炳顺的父亲张贤明为了能让女儿参加奥运会,他已经决定推掉经纪公司的生意,由陈寿萍作为他的代理人,为她订做宣传宣传册。
然而,在奥运开幕前,陈寿萍仍然没有与陈炳顺联系,张贤明更是连直播都没有见到陈寿萍,直到3月初张贤明向李惠堂询问有关奥运事情的时候,才得知他已经离开中国。
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带头大哥,陈寿萍在198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拿下冠军。这让陈寿萍受到了中国羽毛球队的重视,在1989年开始,中国羽毛球队接连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实现了三届奥运会,也包括里约奥运会。
可以说,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羽毛球队的命运都掌握在陈寿萍手中,陈寿萍拿到了五枚奥运金牌,占据中国羽毛球队的十分之一。
陈寿萍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伦敦奥运会上,陈寿萍获得了一枚铜牌,也是她迄今为止获得的唯一一枚奥运金牌。
陈寿萍的祖国丹麦,在1992年夏季奥运会上获得了羽毛球男单和男双项目的两枚金牌。
陈寿萍的一名朋友也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场奥运会的比赛。
她的朋友卢燕,是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曾在1988年至1996年担任丹麦羽毛球队教练,为陈寿萍、陈寿萍和搭档所取得的成绩点赞。
她的出色成绩,陈寿萍得到了丹麦等国的关注。丹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他们的羽毛球运动水平也十分有限。
1992年,卢燕腿伤退役了。
曾经有两位丹麦名将进入了羽毛球队。
在卢燕退役的一年前,他们还与陈寿萍、
搭档一起去了美国奥林匹亚羽毛球赛。
虽然赢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但对陈寿萍来说,这场比赛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
于是在1992年,卢燕回到了丹麦。
陈寿萍并没有为羽毛球队效力。
在她的国家队,陈寿萍只能坐在羽毛球教练的位置上。
当她第一次去丹麦时,她还是个18岁的女孩。
由于需要接受不同的训练,陈寿萍的训练断断续续。
当时她的专业教练安德鲁·沃德表示,陈寿萍很难勉强做她每天的训练内容。
虽然每天做很多基础训练,但她的体能短板和体能短板在这个时候就暴露了出来。
很快,她的羽毛球事业就濒临破产。
在没有其他资源的情况下,陈寿萍只能继续留在丹麦。
但陈寿萍并没有放弃羽毛球,而是参加了许多业余比赛,甚至是在教练的建议下,她也报名参加了丹麦队。
2001年,在丹麦与中国队的首次较量中,陈寿萍顽强地以2比1逆转获胜,并获得了第一场胜利。
但后来的她,不仅没能战胜对手,还得了一些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