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冬奥会的举办地点是哪里?在北京将召开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北京申奥成功一周年之际,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了中国志愿者。首届冬奥会的举办地会在哪?本次冬奥会的议程与愿景与愿景都有哪些?记者在采访中向志愿者代表介绍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工作。
中新社记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办赛任务很重。中国已经向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状态办好北京冬奥会,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赛事筹办工作当中。中国志愿者是如何对待冬奥会的?
吴浩:志愿者已经成为赛会服务中的一员,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赛事、国际赛事、体育赛事,是一种很有挑战的工作,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主体。
我们的每个人都是志愿者,大家都需要遵守规则,遵守约定。
“相互理解、友谊第一、公平竞争”的志愿者精神是我们的精髓。北京冬奥会是一届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体育盛会,体现出志愿者们携手同行、互相帮助的温暖与责任感。
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北京冬奥会是一次“与世界对话、向未来”的重要奥运盛会,志愿服务作为奥林匹克宪章的一部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也应当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展现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北京冬奥会上,志愿者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本领”,努力提供精细化、信息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增进人类相互理解,生动展现了志愿者对“更团结”的理解,展现了中国青年在冬奥会中坚守初心,履行社会责任的风采。
志愿者的微笑、真诚和耐心,是全世界人民在赛场上最美的微笑。有的国际志愿者在微笑中绽放个人风采,有的中外志愿者为冬奥会传递信心和力量,有的国际志愿者以专业的微笑诠释“互助友爱、相互理解”。当中国青年志愿者用微笑讲述与世界沟通的理念、传递文明交流的信息、展示人类美好未来的愿景,以微笑向世界传递团结的力量,世界看到了温暖与感动,共赴“更团结”的奥运之约。
一个微笑是中国青年志愿者风采的缩影。本届冬奥会,我们共收到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368个代表团的1193名志愿者报名。与2019年相比,志愿者报名数量增加了583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志愿者增长1万多人,志愿服务人数增长约25%。疫情背景下,一些志愿者出国参加国际赛事,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所缺失,反而给他人的印象形成了“说走就走”的印象。这也是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志愿者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大的一届冬奥会,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青年志愿者仍然展现出不畏困难、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中国青年志愿者之家成立在北京冬奥村综合服务中心,疫情期间保障24小时开放。
文明志愿者:守住“银发”是冬奥“北疆”的温度
北京冬奥会期间,来自1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名冬奥志愿者在“家门口”进行志愿服务。这111名志愿者来自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大多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多年,大部分都是临近退休的老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