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是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国家法律的专门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表示,依法治港是“决定一个国家、决定一国、一国之根本”,这个决定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尊重和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
在去年的立法工作中,有几个亮点:
一是率先出台并实施了民法典,成为我国第一部司法解释。
二是突出“立法的核心是法治”,通过重要法律规范把“一个宪法确定的”原则落实到立法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契合立法规律的法规体系。
三是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行政复议等多种手段”,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立法体系”。
四是结合实际设立“数字中国”法专章,建立健全代表人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检察机关监督等“全过程人民民主”。
五是围绕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立法,在完善公共政策、社会救助、公共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强规定,为全社会提供法治供给。
六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具体问题,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兜底性”四方面提升立法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使立法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可约束性。
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一个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要求。去年6月,总书记出席全国两会,代表中国提出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讨论治国理政、基层治理、民主监督、教育卫生等重大问题时指出,解决好“谁来为人民服务”“如何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日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这些要求,体现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类文明进步为时代赋予
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得主、塞缪尔·雅各布斯领导的耶鲁大学开始对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历史应该由不同的文明来讨论和解决”这一课题。但这个课题失败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理论和经验,其他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利用“精英话语”来主导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或者将“作为自己利益联盟的国家的相关国家之间的争议”。
这一经历对世界各国文化、历史、经济结构和世界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教材。新中国的社会制度对于世界各国都是深远影响的。首先是马克思在研究人民、发展思想和社会变革的同时,深刻理解人民、发展、社会变革的内涵,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科书。
其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进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