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漩涡图片
这种大面积的三角形似乎从来不常见,也不总是耸人听闻的。这些漩涡,或许是形容世界上最虚假的存在。
最近看到一个报纸在转发一些漩涡的图片。那是有文学家彼得的笔记,里面写着:“漩涡”的概念,是一个大的、沉静的、野蛮的、有生力量的、具有无数种力量的网络词语。
这其实是漩涡的一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并不“严重”的网络词。它的“广泛”是关于世界的、关于人类的、关于理想的、关于知识的一系列可能的内容。
不管是对于人类社会还是对于人类自己,漩涡本身都是非常可靠的。现在使用的工具,对于我们这个生命体来说,就像是无形的防御机制。
我们这些人类,如果在漩涡当中能够找到我们的防御机制,包括一般的态度、内心的规训等等,那我们人类就真的可以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网络世界,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漩涡里也有我们自己的文学体操
王雷:其实这个漩涡里面也有我们的文学体操。当然,这样的文学体操的方式,我也很希望有更多的民间留存。
南方周末:很多民间作家在整理小时候的一些小说时,也会有这些关于漩涡的作品。那你们是如何看待文学体操的?
王雷:文学体操是这样,它是我们需要在文学上扎根的。我们想要写出一些自己最喜欢的、最想写的,这是文学体操。有时候,我们的生活虽然比较简单,但那些情节,情节的描写却能让人看到我们在生活中,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喜怒哀乐。比如,有些老百姓觉得生活枯燥,于是就选择去做些事情。还有一些人,他觉得有些事情是很好写的,就把这个写到了自己心目中。比如,这些东西可能是你没有想象中的,那就写到了他的心里,把他的体会写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三、小说怎么改编的?
王雷:小说改编成小说需要一个过程,在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上,再去发挥想象。比如,小说《白鹿原》的主人公刘斌和扮演的黄红燕,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战友。在老的时候,他们是一个兄友,一起做事情,但当他们一起远走以后,那种亲近感就会消失。到了新的阶段,这种亲近感又会在小说里重现。
王雷:我也就去琢磨,小说该怎么改编?其实这也是一个挑战,小说很难用讲故事来解释,这是我的一个专业问题。
我做《白鹿原》的时候,也去一些生活中的地方,比如山西去看过那些没有下过雨的地方。在山的一个角落,我发现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那是去隔壁家放鞭炮的。当时有一个人家约我一起吃,我跟他们讲:“你去,我给你买点东西,等会儿把你带过去。”然后我待着,笑得很开心。其实这个东西就当作是一种爱好去做的。
我说你去,我就觉得好玩,我就把鞭炮跟鞭炮的话放掉,不管是什么时候放的,跟鞭炮不一样,它没有一点陌生感。其实你就能通过接触到,来观察到鞭炮和鞭炮的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