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届冬奥会举办地点是
本报记者 李天际
本报记者 魏彤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已完成所有赛时服务保障人员的培训,并已实现远端赛时的精准定位。
“我们制定了一套‘闭环、闭环、外围’的冬奥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大数据+’管理,将所有人员信息和物流、住宿等信息进行关联比对,集成接入、融合加工、分发到应用场景,让所有人都能够‘时刻保持紧张状态’。”杨树安说。
据了解,冬奥组委组织实施了6项系统工程,包括实现统一的气象观测系统、云转播技术、人机协同技术、远程医疗和全流程管理、物联感知、感知分析和运行保障技术、智能通信网络、安保管理、场馆通信保障技术等。其中,在云转播系统上,冬奥会使用了全异步云转播系统,实现了由传统转播到‘云’上演播的全面切换。
此外,云转播技术还支持多源、多节点分系统技术,融合到冬奥会各场馆,为赛事转播进行云转播,并可在赛时提供高精度的云上云直播,构建出从云端到地面的云转播新格局。
冬奥会上,很多场馆都有我们期待已久的“智慧大脑”。如依托京张高铁以及北京西站的高铁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技术,高铁、机场、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多源数据将在赛时共享,届时将有效支撑各类数据的存储、传播和分析,减少服务器重复建设和海量数据的收集,从而提升数据存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冬奥会上,‘智慧大脑’的建设也将对高铁、机场、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进行更全面的、更精细的监控,更深入地提升北京冬奥会期间疫情防控、交通保障等领域的科技水平,为大家带来冬奥会上精彩的智慧观赛体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通信段徐中成说。
智能航运:强化航运链、数据链与运力链的协同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亦好表示,京张高铁京冀段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京张高铁将首次实现全部采用高铁,为我国高铁网的建设和运输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对我国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具有重要意义。
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没有任何问题。梁亦好介绍,“中老铁路公司”克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积极协调承运代理、铁路运输、海关等单位,进一步优化国内铁路运输组织,积极与国际铁路机构和企业沟通衔接,动态调整运输组织方案,提升运力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国内铁路运输安全有序运行。
国际上,由于地处偏远、山川莽莽、水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铁路运输困难不断,对外经贸等领域的运输需求也十分迫切。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中老铁路运输代理工作小组”,建立“一条龙”运输服务绿色通道,推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与国内多家铁路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开行、货物运输、货物装卸等全方位服务。
随着昆明局集团公司进出口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当前,车站、货场等车站所接发的货物主要通过中老铁路列车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