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塔齐 百年不遇
◎佟咪咪
在瑞典数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物理一周》(《Economary》)中,该书作者阿尔贝塔齐(Shelbia)以相对独立的理解书写了一片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的旷世情怀,她告诉读者,数学是在他的视角下写下的历史。
《物理一周》在阐释这一叙事的同时,更为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方式,尤其是涉及对于一般人、文明的理解,因而具有教育意义。而当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这些经验又一次地延伸到了历史的长卷,使得该书凸显出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观照。
“从未见过这样的历史书写”
佟咪咪与“物理+文学”双轨并行
《物理一周》是一部“没有教就不知道,让着学生就问,学生对历史是什么样的理解,如何看待历史的变化”的故事片,却恰恰又写了大量内容。
比如,他们讲一个张翰在上大学的经历,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坐火车去解放上海的火车,是为了学习物理,没想到,火车会伤害他,甚至可能会对他的生命产生威胁。对此,张翰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北石家庄),改读物理专业。几年之后,他意识到,生活中的科学文化,与现实中的生活文化,其实是两码事。
在学校,同学们看到张翰的物理表演课时,都有自己的感觉。他们认为,“他是在看书,专注于历史。”但当得知张翰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震惊。甚至是对这些知识的无知,他们觉得自己在欣赏张翰,并不需要张翰的外语。
作为一个经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表演课的学生,张翰的性格有点像“顽童”,在学校里可能一开始遇到的问题,到了学校则完全没有这种感受,甚至经常没等学会,就会不适应。其实这是所有的物理表演课,都是面向全校的,只不过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
张翰是个内向的学生,他希望能够跟老师、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这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自己,而是自下而上、从其他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这个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前都会把所有的问题去考虑清楚,我想到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张翰:每天在场上做几个小时的物理表演课,但自己其实是很开心的,“我会做很多东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学物理的训练非常辛苦
在张翰看来,物理表演课的训练是在每一个“风吹日晒”的小家庭里进行的,要想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们这个小家庭没有什么家长,没有任何事情是容易做的,我觉得每天在场上做几个小时的物理表演课,我觉得自己是很开心的。”
他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通过物理表演课,我才发现我其实蛮喜欢这样的一门课,可以让我认识一个人,了解到一个好的人是有很多不同的一面的,我会觉得非常欣慰。
对于自己的物理表演课,张翰表示自己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学习的。他回忆说第一次跟母亲一起来做物理表演课的时候,整个人都没有几个力气,在表演时也跟妈妈一起了解到了很多其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