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离开妈妈怎么办
龚 妍
今年3月,一名男朋友和一家酒店工作人员打电话,称自己疫情影响,无法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想办法,有些亲友希望可以让他们帮忙找一家酒店,让他们帮忙办理请假手续。
酒店工作人员立即与酒店联系,向他介绍了事发时间、酒店的工作内容,并于5月7日、7日分两次给他们下发了相关证明材料,接待了两名需要请假的男子,将他们告知酒店负责人,希望酒店能给予帮助,但酒店方面没有提供该项证明材料,让两人没有办法来现场办理。
调查了解到,该酒店负责人刘先生在西安市经营着一家酒店,平时主要负责办公区域的保洁、搬运,8月6日与妻子外出时,因疫情原因两人双双与酒店解除了劳动关系,独自返回西安后便要求酒店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但刘先生却收到了酒店邮寄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辞职报告》等证明材料,就这样让刘先生无法现场办理,只能再次通过微信联系酒店负责人,得到的回复是酒店的《劳动合同》已经解除。刘先生随后又多次联系酒店负责人,但都被拒绝。
面对不断的困难和压力,刘先生决定在公司拿出法律顾问证明材料,向公司申请法律援助。
接到援助申请后,高新区司法局第一时间联系刘先生,要求其提交申请材料,调取《证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再与刘先生沟通申请工伤认定的相关事宜。
在了解到情况后,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副主任徐红敏立即派人到刘先生家中,与他交流情况,详细了解刘先生的困难和诉求。
根据刘先生的申请材料,徐红敏根据其前期提供的材料,给出了案件受理条件、工伤认定条件、工伤认定时间等综合性建议。徐红敏耐心地告诉刘先生,企业有一定的过错,建议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工伤认定。
最终,在工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双方达成了工伤认定和工伤认定的一致意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日前,刘先生和王女士分别收到了一面锦旗。他们向徐红敏赠送了一面锦旗,感谢徐红敏为辖区企业和职工群众服务的态度和举动。
是的,这名驻点干部的故事,正是北京最基层的窗口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初心与使命的缩影。
2021年5月以来,北京市基层工会在全市18个基层单位设置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点,开展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丰台区总工会共同推动实现市、区两级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的延伸,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
北京全市建立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2021年6月,丰台区总工会与丰台区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中心”,由区总工会与丰台区法院共同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2021年8月,由北京市总工会指导的首批13个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点挂牌,丰台区总工会与北京民建等12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服务区总工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约1万平方米的“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室”正式挂牌运行。
今年1月,大兴区总工会与大兴区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职工争议调解室。该院还与辖区一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双方将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站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搭建协商平台,由职工申请劳动仲裁,法院调解仲裁,职工代表申请劳动仲裁,职工代表接受委派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