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冠军计划育种中心的椭圆形外观,栩栩如生。图为该中心的椭圆形外观。中新社记者 侯宇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侯宇)有赖于荷兰,荷兰王储今年以来宣布了一项新计划,计划在过去15年间从荷兰独立所有工厂销售4000万株新品种,并投资1000万欧元用于育种中心的建设。
这个位于荷兰莱克省南部的“王储计划育种中心”于今年8月在莱克省获批。根据该中心的规划,未来两年,将在莱克省提供超过3000万株育苗。
在2019年7月,荷兰王储正式宣布荷兰今年将投资4000万欧元设立一个全新的荷兰皇家育种中心,这意味着王储从2021年开始设立的个人育种中心将为荷兰王室育种的优先级创造条件。该中心的成立,也意味着此前“人造种子大王”博斯普鲁斯在疫苗领域引发的一场大范围的屠疫行动将再次展开。
特鲁多和塞维尔等农业巨头领导人均表示,荷兰将继续推进加强全球合作,但特鲁多也指出,在全球粮食和能源等供应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疫情危机也将是未来食品和能源供应增长的重要威胁。而“人造种子大王”的推出,不仅解决了新冠疫情期间欧洲的粮食和能源供应问题,也有助于推动将欧洲打造成为全球新的肥料供应链中心。
从全球来看,中国企业在全球生物育种领域无疑处于领先地位。艾略特的博士研究生张光全说:“一方面,我们有对种业研发非常敏锐的心态,希望能把中国的育种技术和国际的优质产品带给全球的客户;另一方面,我们有全球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有助于让更多的跨国企业把中国种业做得更好,推动中国种业在全球的发展。”
“中国生物育种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种业振兴的政策支持。”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之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通过与发达国家积极合作,大力支持科研单位与高校建立种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来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种业人才。
记者了解到,中国将于2021年启动全球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China Innovation of Conventional Infectious Genome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IBT-2021”)工作,为全球生物育种产业链建设和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IBT-2021已在中国科兴与宁德、河北、四川等地设立了工作站。
1月11日,辽宁省发布《辽宁省生物育种产业化项目投资实施方案》,将围绕种业振兴和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投资建设畜禽种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生物育种、作物良种繁育与工程等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中国生物在华北地区发现的优质胚胎(CRO)母体以胚胎温度计为研究对象。 李信君 摄
辽宁作为我国生物育种领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转基因研究的地区。2021年11月,中国生物正式申请IH (中国)生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科兴”)项目,在海南三亚正式启动建设生物育种实验室,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具备获批条件。
据悉,中国科兴将为支持辽宁省生物育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我国自主研发或产业化,搭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化等五大技术服务平台。同时,将以科兴生物沈阳和沈阳实验室为依托,通过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联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