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亚尔兑换人民币汇率换算
雷亚尔 北京时间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70,较7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50个基点,从6.456一路飙升至6.6488。
目前,人民币汇率年内波动较大,这得益于市场对中国金融的长期认可。
2020年,美元走弱,加之多空交替,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性收紧。面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和通胀持续,美元迅速向世界发出强烈警告,避险情绪显著升温。
随着多空双方加强沟通,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行。在此背景下,避险情绪充分释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较7月16日上涨200个基点。
与美元密切相关的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去年7月,欧元对美元汇率从1.6220下调至1.6846,大幅下跌超过19%。1年多之后,美元指数再次走强,本月28日盘中首次突破2.30。
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为“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暴露。
7月15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连续第五个月高于“猪油共振”(猪油共振)的预期。按美元计价,CPI比上月上涨1.01%,在多数美联储官员预测未来通胀压力下或上升至“CPI指数级”。
华尔街金融界认为,从一系列原因来看,俄乌冲突、美国刺激政策导致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正在推高能源价格。美国交通部警告称,美国的“消费者”通胀数据或在未来数月发生变化。
今年以来,美国通胀形势不断恶化。8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1%,创1982年1月以来的新高。
CPI数据的大幅上涨并不是由于油价上涨带来的,而是由于能源价格的上升。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8月涨幅为1.22%,为1982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美国汽油价格的快速上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美联社援引EIA的数据报道称,美国汽车协会7月的新车价格上涨了27%,其中,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了10%。
分析人士认为,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力大幅下降,高通胀在美国持续,加上美联储出台的多项经济刺激政策,有利于抑制油价上涨,从而抑制通胀。数据显示,美国7月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创下1981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比涨幅达27%。
通胀与经济“双管齐下”
美国劳工部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涨幅创1982年1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上涨0.1%。
对此,高盛集团经济学家表示,原油价格上涨对通胀产生影响,但预计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在高盛集团高级经济学家约翰·耶伦看来,近期美国陷入通胀“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主要投资者是资金相对少的人群。
美国媒体的分析认为,俄乌冲突会推高原油价格,进而加重美国通胀,继而导致经济衰退。分析认为,供应方面,石油价格的上涨会抵消美国主要央行加息的影响。
美联储或加息3次
针对美国加息,分析认为,当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俄乌冲突影响全球供应链,避免通胀大规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