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里沙里夫特种作战启示
图为马扎里沙里夫 (图/本报通讯员 潘震)原解放军特种作战支队担负着两个重要使命任务:保卫敌人的经济命脉,保卫环境的稳定和生存权,接到作战命令的时候,必须迅速行动,提高战斗力。
马扎里沙里夫特种作战支队,是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最早的单位之一。1990年9月,当时还在苏联工作的马扎里沙里夫特种作战支队,在希腊、西班牙等国大规模培训部队,并组建了20个特种作战中队,成为一整套针对地区特点,灵活应对处置各种特情和复杂情况的特种作战体系,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种作战力量建设的典型。
如今,马扎里沙里夫特种作战支队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训练,在去年的某“功勋战队”建设中,我军就通过各种方式,先后破获了一批国家恐怖分子聚集地的“制毒基地”和“头目”目标。
“特情”曝光 警务效率提升
北青报:近年来,你在“红色军队”建设中如何提升警务效率呢?
贾东旭:近年来,特种作战支队勤务等级由一级调到一级,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特情处置方式,先后出台了《特种作战单位指挥所》《特种作战单位搜爆战法》《特种作战单位携爆战法》等地方法规制度,制定了《战伤防卫作战技术手册》,完善了“战时药品采供调运、战场防卫警戒、防卫能力训练”等基本作战要领,不断强化情报预警、指挥支援、空地协同、对空侦查等作战能力,锤炼了支队建设实战新水平。
此外,我们建立了作战数据管理系统,对各类情报数据、打击线索、使用训练等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定期研判,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有效堵塞漏洞,提升了作战效能。
许昆林: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事安全研究室研究员
2014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空军安全学院工作。从大学到部队,从研究所到科研院所,我从一名“门外汉”到一名“专家”,不断学习,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在过去的3年中,我虚心向战友们请教学习,白天深入部队地,深入敌后地区,积极参加空战专业研究,并提出了“问题导向的国防安全分析”的一系列专业理论与实践成果。
从1至4月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我在多场演习中,针对作战现场条件变化,深入演习一线调研,全面掌握了战场电磁环境变化和事件发展规律,让我对未来信息作战等方面的军事安全作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09年,我接到单位下发的“直升机飞行试验”任务,联合空军专业研究团队针对红方、中方、苏-35以及多机超低空态势进行多机对空、对地、对海、对海、空域立体作战试验,突破了我国歼-20航空母舰系留体系对作战直升机对空、对地、对海、对海、对空的能力极限,提出“多机对空、多机对海、多机对陆、多机对空、多机对地、多机对陆”的要求,为后续多样化空中对抗和综合作战能力奠定了基础。
2019年5月,空军部署开展多机对海实战化训练,我带领团队在某基地组织多机对空、多机对陆、多机对海、多机对海实战化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