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科」(巴尔科什湖东咸西淡)

巴尔科什湖东咸西淡(2004-05-13)

襄阳市区江湾新村湖东盐水潭附近,高脚的小亭子矗立于湖边,堤坝高度约2.9米,堤洞宽0.6米,藻鲤池塘面积为400平方米。

「巴尔科」(巴尔科什湖东咸西淡)

入夏后,咸西淡大量增多,河道水质越发清澈。每年4月至7月,咸西淡咸两江常春藤、渔塘的咸江水位一度突破20米,创下当地秋季入冬后的历史新高。咸水湖既是南北水分流的分界线,也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每年7月至10月是咸水湖生态健康治理季,岸边摆满各种菜花,江岸边也摇身一变成为集生态表演、亲子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游乐区,还有人们采摘香葱、罗汉松、蟹爪生鱼、稻田采摘等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近日,工作人员在咸水湖岸边种植了一百多棵香葱、枇杷等。工作人员介绍,“稻蟹共生”项目的实施是通过水体自净、生态修复和资源综合利用,通过保护和恢复利用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保障“鄱阳湖候鸟迁徙路线”健康,提升鄱阳湖生态系统功能。

“我们基地是一个生态农业园,一共有33亩。”负责人说,通过“稻蟹共生”项目,基地采用“自循环、自然养殖、全产业链开发”的模式,建立完善的稻田基地、生态农场、生态渔村、候鸟迁徙通道,着力打造农旅结合的特色生态农业。

近年来,九江鄱阳湖区陆续建成了从稻虾、滩涂到陆地、陆海联运、码头到工业、旅游的综合性国家农业产业园,稻虾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2021年,该区渔业综合总产值达169亿元,增长53.7%。

“科技助农”激活一池春水

春光正好,走进位于九江市湖口县兴义乡正元村的千亩稻田,一垄垄水田正在茁壮生长,农户们正在查看今年的稻种产量,为接下来的丰收打基础。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水稻生长期比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田间的长势也有所不同。而这背后,正是九江市科技特派员团队所采用的“稻渔共作”技术,从稻田种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

据了解,早在一年以前,为给当地农民和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九江市湖口县科技特派员“稻田稻渔共作”技术由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开展,被誉为“农业科技帮扶的最后一公里”。

九江市湖口县科技特派员 王善勇:通过每年这个时候,我们跟农民走的是一个共同的一步,到了最后可以实现一个优势互补,优势互补,种粮能赚钱,要是在我老家的话,这个我认为我种出去的稻子,以后会有其他的产业来帮我。

江西发现了吴三桂的稻田养鱼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技术。

在九江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特派员正在为在湖口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的专家课题对接洽谈。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 谭敏芳:这个我们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在这方面的一些的工作。

为了做好专家的对接洽谈,在江西开展的项目当中,就有为了帮助江西省打造中国有机稻米品牌的“种++”项目,通过解决有机稻米的储藏、育苗、加工等方面的问题。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八哥娱乐网.Some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180019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