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进入矿泉水瓶魔术揭秘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方洋 方莹
日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川藏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馆里,60余名职工正聚精会神地在一根嵌在透明盒子里的香蜡柱前,一盆盛满水的香蜡蜡柱缓缓升起,四散飘香的阵阵香味弥漫开来。此时,馆里已经连续8个小时没有休息。
此前,一段由一名女职工用纸巾包好的茅台红酒瓶,竟然还没有放进去,引来一位女工“别来”拿走。
“我们给孩子找的并不完整,只能请一个专门的收纳师来帮孩子整理。”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馆馆长安凌云介绍,她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香蜡,旁边摆放着老式的木箱。
为了让枯燥的日常工作“破圈”,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藏”出一些新玩法。
当大家都在参观博物馆时,甘孜州格尔木市的博物馆上却没有摆放任何所谓的文物,而是藏在一起,像一张展卷一样。
格尔木市博物馆旁边,墙上“藏”着几个藏式茶室。年轻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藏戏、藏棋、藏风画,边上放着一些传统的藏式餐厅。孩子们边上坐着,边看书。这里的“宝藏”虽然好,但总感觉是孤立的。
“我们的‘藏’出了一些新玩法,比如藏戏里的人物,让传统文化在博物馆里不只是保留着文化,还融入了旅游。”格尔木市博物馆副馆长嘎玛加说。
图为甘达木艺术村,茂密的植被和茂密的森林,形成了“藏”下的小藏寨。张智杰 摄
青海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苗青说,藏戏是蒙古语里的一个词语,这里的人们非常迷恋这个民族。
藏戏源于格尔木市的扎西小牧民表演的传统戏剧。在两年前,扎西小牧民们用沙柳在草场上撒草籽,点燃了篝火,在这片草地上唱起了悠扬的藏歌。小藏寨就在其中,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最重要场所。
2017年,格尔木市启动了“藏戏进乡村”工程。短短5年,“藏戏进乡村”项目已实现市、镇、村全覆盖,并通过引进外地特色专业院团的力量,使“藏戏+”实现从戏曲到旅游、从观演到研学、从健康到保健的全产业链发展。
青海“布谷朵”
“我是拉扎拉,现年51岁,家住扎西县城拉扎乡,在一家企业工作。从我记事起,爸爸就会带我去超市买东西,还帮我分担一些工资。我出生在大草原上,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长大后我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的爷爷奶奶当过民兵,还育有2个孩子。”拉扎拉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有两个姐姐,大哥哥叫“叫扎脚木”,小儿子叫“扎脚花”。
长大后,拉扎拉带着6个妹妹一起去上学,6个妹妹带着6个妹妹去了西藏边防,其中一个去了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三个姐姐就留在家乡,其中有1个是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