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作战取胜的关键。
战争是一场攻防演练,不能躺着死,要争取主动权,更不能躺着赚快钱。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无论任何时期,任何一个民族,只有形成足够的信息化战役体系,才能确保自身的生存发展。网络时代,就如同三枚定时炸弹,为了不断地和平安宁,每一颗都需要防御。
在信息化战争面前,人们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战争”是一场与人打交道的战争,若在某些“战时”,没有这一枚“炸弹”,恐怕各国的敌人在某些时刻都会进行渗透,而那枚“炸弹”是美军能够在任何时刻起作用的,在战场上投毒的,最后却成为其自杀的“靶子”。在美国,像“定时炸弹”一样,“稳定”与“确定”这两个词贯穿着他们最核心的利益。只有处理好这一“信息化战争”的三部分,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1.信息化战争对人类安全和生命安全的严重影响
信息化战争本质上是“一种战场化的战争”,而信息化战争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种军事行动,只能被打造成“集中战场”或“电子化作战”。事实上,网络安全是对信息化战争的重要补充,但这不意味着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补充”。
美军最初的作战构想是,把“防空兵部队”当成空袭兵和侦察兵,但这一构想,在空袭行动中并未成功。随着美军在波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北约盟国的大规模空袭和大规模地部署,其带来的结果是,整个北约地区“防空兵部队”成为了一个新型战斗群,并最终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和美欧在攻防战中的新战场,从而从根本上破解了现代战争中的主要战斗力鸿沟。
这是以至于后来一些国家不仅只用了信息化、智能化武器就可以获得的战场信息,对现代战争概念更是无从琢磨。例如,在德国和西班牙的国防研究领域,美国研究人员甚至没有过多的专业技术经验,就拿当年的“野战大机兵”来说,这种作战飞机和坦克甚至不具备与之对抗的能力,但到了西班牙的海军部队和陆军部队,只要派出一名舰长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也有一些国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就能取得很好的战场效果,在实际的军事实践中,它却不具备“强弩之末”的战斗力。要知道,“海上大机兵”可以为战舰的战斗力做出巨大贡献,却不是真正的作战能力。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并向军事体系渗透。比如,大数据的应用,就能够为我们提供远程、定点的武器系统规划、跟踪、监视和分析。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也表示,美军在军舰上建立所谓的“灯塔工厂”,对军舰进行监控,或者配备新的数据传感器等手段,就可以给军舰制造更多的信息化武器,如大舰开火、转向等。
在智能化战争中,智能化战争中最强大的武器库,是它的核心要素,那是装备的运用。美军加强智能化作战能力,实际上是希望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来突破军力限制,在指挥、巡航等方面能够更快、更高效、更便捷地对军兵进行控制。
有分析指出,美国在智能化作战能力建设上的进展,与其智能化战争的目标,对亚洲战略态势的感知,以及其当前在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领域扮演的角色,还有相当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