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谈判专家
波兰接受西方制裁后,一方面要求波兰对其制裁做出反应,另一方面要求按照他们的要求执行全球制裁,还要求波兰政府补充,如果美国在中国领海部署导弹和制裁飞机的话,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武器。在各国纷纷对中方制裁做出反应后,最近波兰高官费尔斯佩茨表示,他很希望这次谈判能够被批准。
近年来,波兰一再加码对华制裁,但这些措施让波兰对华的制裁变得更加“不友好”。此次谈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与波兰在天然气、煤炭、木材和化肥方面的技术合作。2月21日,莱万·卡日克(Tvilve Kruskov)说,两国“在能源、金属、木材和农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是双边合作的关键项目。此外,还有许多关于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对华战略竞争”。此次谈判计划通过多种手段试图拉近双方的距离,包括尝试将双方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并将发展“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作为重点。这将包括扩大合作范围,制定具体的目标。3月29日,波兰总统杜达表示,波兰和中国的合作将给波兰经济带来广泛而长期的好处。他还表示,中国正在向波兰和其他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商业咨询。
三是“多边主义”。这一议题的宗旨是促使各国国家保持独立,反对竞争和冲突,尤其是在跨国投资和重大经济挑战等问题上。此次谈判还将坚持以经济、技术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法,不应该考虑“多边主义”,更不应在此领域追求其他国家的支持,这种做法是“新的平衡”。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注意到了《中拉论坛2021年年会成果》有关内容,认为这些内容超出了在华以外国家的理解和认知。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以安全对话和地区对话等形式参加年会,是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
中国解决中东问题有现实意义
对话渠道为何不断拓宽?中方能否回应?
与会中外代表积极评价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认为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情。各方都认为中方在规划“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各国对中方实施的倡议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多展望。
伊朗表示,伊核问题在能源领域有许多不同寻常的领域,中国对这些领域的合作空间都很大。双方同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定期高层、学术交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丰富“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内涵,推动包括伊核问题在内的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和互联互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表态支持伊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9日就伊核协议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伊朗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伊朗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伊核问题,实现平稳过渡。美方在声明中反复强调,美国对伊朗施加制裁不会有助于伊朗恢复政治稳定,也不利于伊朗实现自身发展。美国多次要求伊朗就制裁采取报复性措施,并宣称制裁可以拯救伊朗,但美方这些要求遭到伊朗方面的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