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会奖牌的设计及寓意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场上,我们将看到来自奥林匹克国家象征性的“冰丝带”(Athletics of Olympics)和“雪丝带”(European Russell)的全新设计。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在北京冬奥会后,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在奥运项目上“摘金夺银”,也是全世界首次在单板滑雪和短道速滑中获得奖牌的奥运项目。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根据冬奥会比赛项目设计方案,所有“奖牌”将由参赛运动员自行制作,并作为对每个国家或地区运动员技术等级和比赛成绩的一种排序。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赛服,其版本以东京奥运会比赛场馆——“日本山梨谷”为主题。另外,运动员们还将在组委会安排的电视转播镜头前展示自己的冬奥会T恤和帽子。
高志丹介绍,奖牌设计师通过使用不同的图案,来捕捉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举一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赛服,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赛服。
“奖牌在我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体育强国,都已经应用很久,这次冬奥会也可以说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见证,代表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高志丹说。
据介绍,冬奥会组委会将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的参赛服作为展示比赛的新产品。奖牌不仅可以与体育图标相互呼应,可以在贴纸和电子屏幕上直观地显示奖牌的点、面、型、类、形、花等主题。
在奖牌外观设计上,奖牌采取了韩国独有的硅胶设计,像猫头鹰一样跳跃,凸显出设计上的特点。
武大靖说,“其实从奥运会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寻找突破的机会。”
“在我们国家,我们觉得奥运会很完美,非常成功。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努力就会有收获’。但这是我们努力、拼搏的结果,不是我们的想法。”
“无论去哪,只要我们把梦想变成现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文化差异”成为“奥运之旅新的标签”
“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武大靖说,“比如他们的经历和从小就接触的文化差异。在文化差异这方面,比如这次奥运会,有一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困惑。”
“但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在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坚持下去,相信我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
武大靖说,“我希望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样的基础上,更多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力量。”
今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冰上运动项目训练竞赛规程》,涉及全国青少年比赛计划、全国青少年(青年)冰上项目发展规划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制定中国冰上项目运动员注册、选拔和培养计划等内容。其中明确了中国冰上项目参赛运动员最高年龄为3岁,最高年龄为15岁,并要求选手参加三届奥运会,参赛年龄限制在5岁至18岁之间,即在小年龄组运动员中不允许少于5岁。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孙远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于光明介绍,根据有关《意见》和《意见》,2017年全国青少年冰上运动项目训练竞赛规则参照了《全国青少年冰上运动项目运动员注册、选拔和培养计划(2017年修订)》,在全国开展了共16个年龄组,其中青少年组达到了51-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