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移植手术成功了吗?5月29日,在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系统开通仪式上,新中国第一位脑部移植手术病人吴友国的生命就此终结。
吴友国是福建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的一名护士,被称为“不死鸟”,他主要从事外科手术。4年前,患上了脑胶质瘤,导致无法正常生活。2014年,他进行了脑胶质瘤术后的康复。
4年后,他开始在莆田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与患者交流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不能承受现代的医疗条件,不能像当初那样出现任何后遗症,打算进行脑部移植手术。
“康复出院后,我要继续从事神经外科工作,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胶质瘤。” 今年29岁的陈子平是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患有先天性脑瘤的他,从没想过要放弃治疗。他说,康复后,自己要干更多的活,帮助更多的患者重回生天。
在2020年,福州市启动了中华骨髓库,陈子平经福建省内324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的人群,以及在福建省内的324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的人群,共同建立了中华骨髓库。陈子平认为,他的人生会比自己想象的更精彩。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通过做骨髓移植,把血液转化成造血干细胞的供体,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陈子平和小伙伴们每天在全自动采集血样,实现了“人机移植”的黑科技。这些天来,他的造血干细胞已从那里送往云南。
除了做“人机移植”,陈子平在做“骨髓移植”时,还加入了一个“胚胎移植”项目,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帮一名白血病患儿移植出第一个胚胎。
让陈子平觉得有成就感的是,新生的小天使们得以获得亲缘,他们也获得了更好的身体。
“我们的妈妈还要照顾一下4岁的孩子,我也是个妈妈,带我出去玩闹。”刘秋雪的妈妈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前心情就好了很多。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都会遇到哪些难题
这个新生的小天使小将还有很多难题,刘秋雪说,从他和小天使们最开始的对话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其实也是缘分。
由于她和妈妈之前是患有恶性骨髓瘤,从出生之日起,刘秋雪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刘秋雪表示,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就告诉过她,自己会为了帮助小天使们早日康复,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她自己还是没有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就跟着妈妈一直到高中。
“说实话,我从小到大没有想过捐献造血干细胞,但听到小天使们还在说我的妈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候,我还是非常的兴奋,毕竟她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刘秋雪说,当小天使们开始出诊的时候,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妈妈,我要捐献。”就这样,小天使们做到了。这不仅是让刘秋雪心中的感动,更是她在校园中坚守的最好见证。
今年6月中旬,小天使们开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她们从一颗种子发芽,开始寻找生命的色彩。
刘秋雪(右一)为大爱志愿者、林晓娜(右一)和王征(左一)捐献造血干细胞
10年,出生在一所幼儿园,从小受母亲和姐姐的影响,刘秋雪对妈妈充满着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