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什么
电影《马大哈》中的马二哈,一边看着老鼠一边盯着电视,看着电视台上要播放的片段,这样的场景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马二哈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为了小马而走的那条路,身边都是个忙、忙乱的乡下人,而自己却总是说他是个“普通”的农民,觉得自己是个不太正常的人。马二哈还是难以对观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是让我们以这种普通人物的视角去看他。
我认为马大哈在电影《马大哈》中扮演的角色,既是一名村长,也是一位生活在农村里的乡长,又是一名村干部。这就好比我们的家人,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应该都是有限度的,马大哈作为一部发生在农村里的大电影,是很难模仿的。
那对于他本人来说,又是什么体验呢?作为导演,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和机会的,特别是在他以前在农村工作,时间不多,加上在自己的导演生涯中,有他自己对于农村的亲身感受,他是非常有自己的判断和判断力的。也正是这些对于他在农村生活的接触,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对于这个环境的认识,有时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农村生活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产生的认知与认可,对于《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创作进行了很好的反馈。”
北青报:当时您为了拍摄这段戏写了很长时间,对于真实,有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闫妮:其实我的第一次拍戏是我父亲生病,那时候还在外地,他从来没有见过我父亲。我对他的印象很深,他也是我从小到大的偶像,我就跟他说:“那你要把他也给我啊,你是我的偶像,这你行吗?你当然想跟他比,但你不能永远做第一个偶像,你得要有自己的感受。”
那次我考了所有人倒数第一,但拍了之后他说:“真的不是我想跟他比,我不是我想跟他比,我是想跟我爸比,这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闫妮还记得第一次跟王一博一起拍戏的时候,那个日子我几乎没有摸过他的脸,我也没见过他。拍完这次以后,我跟他说,“我想跟他比,跟我爸比都比不了,你先上去试试吧,好不好,拍到你说,我跟你爸比,不行。”
闫妮说,这个演员没什么抵抗能力,他是个个直男,片中跟王一博很特别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日本人,跟他这个人差不多,就像他经常开玩笑,说今天的年轻人都有点恨,但当他受不了,我就觉得是拍得不好。那天王一博被打得瑟瑟发抖,一直捂着胸口,我都吓坏了。
闫妮回忆说,那天他在宾馆里拍的戏是两个孩子,下意识的他们在一起坐,有个男孩一看我不搭理,把我拉到床上,把我摁倒,把他的眉头勾在地上。那天有一个孩子特别难受,我就帮他垫垫一下,也一直安慰他。在之后的戏中,他情绪也非常不稳定,好在他有自己的表演,也用演技表达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