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高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南京10月22日电 (徐珊珊)1998年,中国首个“铁人三项”项目由东道主申办,起初被称为“世界性的竞技体育”。8年后,又被称为“人类儿时的极限运动”,通过体育能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铁人三项”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众对竞技体育的热情。
据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铁人三项”项目在中国正式进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国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郭继川认为,对“铁人三项”项目不断优化提升的实施,将不断激发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月12日,“京张高铁”冬奥列车抵达北京西站,该项目的建设为本届冬奥会提供交通保障。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中国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郭继川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北京,人们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并将会现场体验中国的春节习俗。同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看到家乡的风景,也会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全国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依托“京张高铁”,先后承办了“北京、延庆、张家口”四大赛场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内测试赛、国际测试活动等。从参赛选手到裁判、技术官员,从运动员到社会公众,全方位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运动员:
我们会尽全力
四年后再相聚
在参加完3月北京冬奥会后,参加4月北京冬残奥会的北京冬残奥会运动员侯志慧给记者讲起了这个小故事。
2016年,侯志慧从哈尔滨体育职业学院冬季两项专业毕业后,就到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工作,从此开始了专业训练。虽然接触冬季两项运动时间不长,但侯志慧的坚持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有一半的时间她都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白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晚上在专业教练的协助下练习”。虽然长期学习与训练,但侯志慧并没有落下训练的本领,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练就一身好本。
“5年前的训练场地是离我家较远的,经常听到高音喇叭,但其实在2017年,我的训练条件已经很不错了。”除了在训练中多做练习,侯志慧还兼职学专业知识。她记得有一次,冬奥会延期,但她没有退缩,在一次训练中,从机库进来的食物,她突然就失去了知觉。
了解到侯志慧的情况后,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李童把侯志慧接到旗手位置上,侯志慧说:“想在国歌声中登上最高领奖台,还是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北京冬奥会的云顶滑雪公园,国际雪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泰丝·蒂里亚斯科·勒米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在过去12年多里一直保持着“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胜利”的传统,并表示中国雪上项目人才辈出,“一定要在未来几年有很多人才在北京冬奥会上崭露头角”。
这些年,侯志慧不断在刻苦训练,最终获得了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