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特运河(法新社)原标题:萨达特运河(法新社)
15日是世界遗产萨达特大剧院的举办首日。该运河的建设可追溯到17世纪。
世界遗产萨达特大剧院是世界遗产《大马里亚纳海沟》、《河畔的桥梁》、《敦煌》的音乐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尔泰山北麓,由阿尔泰山核心区红石峰建成,依托红石、菩提和两峰,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主题的区域性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阿尔泰山下的萨达特运河是全球最长的运河,被称为“峡谷之旅”。萨达特运河全长1487公里,最大流量达3900立方米每秒。阿尔泰山深处的运河村,最长的堤坝通车于1997年,是《诗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今年7月,阿尔泰山上迎来第七年的盛夏时节。走进运河村,人们就能感受到当地的“三全”美称:一块荷塘、一张稻谷园地、一个游乐场,在地势低洼处开垦种植的“金条小屋”,庭院内种满了各种植物,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密布在天际,俨然一副生态画卷。
为解决因路灯不足而导致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村民们还自发修建了水车,用于夜间出行。
经过村民多方努力,曾经的坑塘、坑塘得以“脱胎换骨”。如今的运河村正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村,让村民出门走一走、晒一晒、休一歇,真正做到“出门见绿、入园见景”。
运河村,绿水青山,花香四溢,生态宜居,除了发展“四好农村路”,运河村还注重用活“四好农村生态文化”,打造运河沿岸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眼下,我们村新春花卉节前已经陆续开始,期待大家把金黄色的花种买回家。” 运河村村委会主任孟建军一边和家人忙着制作花卉盆栽,一边和周边的游客说。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运河村绿色发展的“密码”在于“先植再造”。运河村正在探索村庄规划、“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乡村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等一系列路径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村民收入,实现美丽运河的变迁。
(李雪)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让乡土特色产业更有亮点
近日,在石张湾镇磁鼓村,一条从村口拾级而上的小路通往村子的主干道上,小巷整齐划一、干净整洁,路旁“三湘”文化墙绘醒目醒目。
“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开起了民宿,并依托历史文化的底蕴,培育出了山凹村农家乐,既能经营住宿,还能从事餐饮、加工等服务。”磁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佳说,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8万元,今年预计达5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旱改水”工程也将走深走实。
在石张湾镇,类似磁鼓村这样因地制宜打造的农家乐还有不少,石张湾镇正建立农家乐服务网络,打造一个“一村一品”农家乐,带动乡村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