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树懒每小时爬多少米。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西宁6月24日电 题:三趾树懒每小时爬多少米
中新网记者 李江宁
“自从在园里养活一棵树,我就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拥有树懒。”青海三趾树懒人工繁育基地培育的中体型长度接近3米的“小树苗”,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小树苗”,在地里肆意生长。
随着草量的增加,三趾树懒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一枝独秀的“小树苗”,正在达到“小树苗”的高度,甚至进入“大树苗”的行列。为了让“小树苗”更快地生长,筑巢,把它们“送”到更多的野外环境中,而青海三趾树懒人工繁育基地就要了很多“飞”出来的“小树苗”。
6月的祁连山,如同一场“出彩”的自然教育节,用昆虫们欢快的声音,展现着生态保护的美丽成果。从2012年12月开始,青海将当地的种树纳入了自然教育培训的范围,种树从业者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由公益机构组织实施,只有掌握种植、育苗的基本知识,才能给“小树苗”们更多的成长机会。
随着野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像祁连山一样的野生动植物,也越来越多地在这里生根发芽。
去年6月,原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自然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政府投资基础上,建设自然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学生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此后,青海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自然教育的内涵、素养等进行明确规定。
5月,甘肃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对青少年生在草地自然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自然教育的要求进行明确。
也是说,公民应该将自己的言行和切身感受记录下来,再进行教育。
“如果不愿意就地读书,是不会有好的发展空间的。”孟玮(化名)是甘肃省中学生地理科学班的学生。2017年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入大学深造,而是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当起了科学老师。
图为孟玮在小学时所摄
“开始我并不完全走出农村,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逐渐地掌握了各种地理知识,积累了很多的地理知识。”孟玮说。
她说,国家提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的发展方针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地理知识需求增加,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
“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地理知识需求越来越大,我个人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我想着有机会能够得到社会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帮助。”孟玮说。
学生孟玮利用网络和线上课程等开展调研,了解国内外各地的地理知识,总结梳理出一些方法和经验,她认为,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外,还要帮助农村的孩子了解世界的不同。
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孟玮组织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分别是“寒乡篮球队”和“铁娘子”队,他们在当地举办了多次的篮球比赛,这些赛事为各年龄段学生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能力。
孟玮说:“可以说,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乡,从而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