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梅尔策技术特点
眼下,我国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难以支撑到产业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我们在芯片、软件方面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随着国内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在芯片和软件等方面的产业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抗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强国,必须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应用配套的目的,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产业链的构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彭德怀表示,人才和产业是高度结合的两个体系,人才是基础,产业是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产业作为重要支撑和纽带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正面临着人才紧缺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卡脖子”的重要技术水平,亟待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要提升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软件产业生态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张忠伟
打造国内一流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张忠伟在《关于推动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中建议,构建国内一流的云计算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依托高校院所,推动国家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CECI)、部署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相关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壮大服务器、存储、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专业市场,强化云计算相关行业政策引导,建立云计算行业标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提高云计算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和产业发展环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落实产业引导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将优化完善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扎实、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培育,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能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产业园区,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打造产业链集群,推动“小企业园”向“园区园”“科技园”“上市园区园”转型。
(五)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和培育力度。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采取直接挂牌的方式,支持其上市融资,培育壮大上市企业梯队。对新三板挂牌且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2020〕299号)等相关政策的企业,按照其实际成长情况给予成长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