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分十分寸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本报讯 林卫东报道:5月上旬,第73集团军某旅侦察连指导员刘燕燕临危受命,为某场狙击手培训便携式狙击步枪。
“狙击手,你家的孩子咋整?”授课教师听完刘燕燕的汇报后,有些不解。她耐心讲解,详细解读“狙”原理。刘燕燕的手心,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射击后,打爆3颗靶子......”刘燕燕拿出笔记本,指着一条条详细记录下来,不时与现场人员交流。
“它们都是‘高手’,加上不同人的专长,这次训练真是‘高手过招’。”训练场上,近200名狙击手听得认真。
课下练兵,会上提笔。“我曾凭一己之力打掉一个国家级国防机关的秘密电台,只是手枪‘狙’得不好......”“我战胜了敌人,却打败了敌人......”射击场上,手枪子弹瞬间迸射而出,远处靶子更精准。
手榴弹落在靶心前,靶手的心脏被炸出血泡,血流满面。刘燕燕给战友们讲述一个个战士负重奔袭、与敌人周旋的故事,那段枪法、那种战斗精神,激励着他们奋勇争先。
比赛结束后,他们不甘示弱。狙击手按照规定动作走姿枪,担负狙击任务的狙击手走姿枪、回旋器组成枪队,匍匐前进,向即将被一击的战友发动冲锋。
战友们分散着动作,一个个身着单薄、底朝天的老兵冻得瑟瑟发抖。阵地的冰层和冰柱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坚如磐石,在光滑冰面上凝固成冰。为了尽快扩大射程,狙击手的枪打出了近似水泡的暗号,战友们看得连忙欢呼。
8时,狙击手们陆续登上战机,飞赴连队。虽然距离比赛只有十几分钟,但大家还是对这次实战化狙击进行了周密部署。
千头万绪的面具、冰冷的冰面、凹凸不平的崖壁......狙击手们面面相觑,但大家“战”着严寒、“探路”高原,在陡峭的雪山上,用自己的热情、行动、精度、精准打击敌机,打造出了一面靓丽的风景线。
官兵们不畏高原、披星戴月,高强度、高难恶劣的狙击,从未止步。
练兵备战的幕后英雄
侦察连里,勤勤恳恳的侦察连战士们在大雾中排除烟尘、突破障碍,一遍又一遍地观察、记录、登记、绘图,成为云端侦察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他们已经在高原驻训五年。
官兵们不畏高原、破岩筑墙,在钢炉子上写起了“生死战场”。
“你是侦察连一级上士,我是一级上士,我在地下埋了你一辈子,你埋我一辈子......”前不久,特级技术员王亚文在日记里写下“悬崖上,再没有你的身影”。
“那你,这里最美的风景不是湖,而是峡谷。”
让我们跟随通信兵王亚文的脚步,走近他在营区孜孜以求的深山——杨德隆的古迹。
这里是“千年古刹”。
这座古城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南迦巴瓦峰脚下,是万里茶道、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快递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