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
自1952年“上海战役”开打以来,由我们“升格雷同志”发起的人民解放阵线,以惊人的勇气、英勇的斗志和不惜牺牲的精神,在解放上海、保卫解放上海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今天,我们邀请到著名作家、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黄一国先生为大家分享他的文学创作。
1
人民解放阵线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1948年1月6日,解放军占领解放上海的烈士纪念亭内。
当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15名官兵,以“战狼”姿态英勇作战,牺牲了8名。他们中,有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老英雄,有正在抗击美军第9兵团的战士,还有在炮火中英勇牺牲的平民。他们中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23岁的原华东军区文工团团长王念洪,还有已经56岁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四军老战士董云臣。
(图源:东方网)
人民解放阵线,被誉为“整个战后中国的精神家园”,被《解放日报》评为上海市民精神家园。
1951年12月,华东军区体委特意在建国初期的上海和平解放纪念馆内,出版了《解放战争年代的浦东纪念馆》一书,讲述“老英雄”刘万三(刘万三)的生平事迹。
这一《解放战争年代的浦东纪念馆》在1978年4月1日入选“党史学习教育百件大事”。
上海报业集团公司总编辑李文斌介绍,这本图书是中国报业总社(下称“总社”)出版的第一部反映解放战争前后上海人民解放精神的图书。总社于1955年起先后在重庆、北京、杭州、武汉、郑州、福州、哈尔滨、福州、西安、天津等15个城市建成了6所上海地区的“上海报纸馆”,“上海报纸馆”产生了一大批文章,如《中国共产党简史》《上海报》《红岩》等。总社还编著了出版了《共和国“报”报》《报纸杂志》等,尤其注重经济报道,成为中共一大会址附近的基层组织。
上海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方明介绍,为了发挥这一重要历史见证,总社积极搜集整理史料,建立了一系列社会实践证明,与上海市委市政府共同编著、整合出版了《上海报业集团公司史论》,并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良同志执笔编辑、印刷并出版了《中共一大上海公报》等。
上海报业集团还整合了新时代上海报、上海文化综合报道集团、上海文化传媒集团等新媒体平台,面向社会提供了10部反映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新闻事件、人物故事、生活细节的融媒体产品。
上海报业集团公司出版社供图
提升服务能力
群众的“心声”是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报业集团公司作为上海市“四送一服”工作品牌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两新”工委领导下,扎实做好基础性、普惠性、及时性改革工作,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平凡中得到实惠,真正实现了“办事不求人,遇事找党委”。
在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方面,上海报业集团公司出版社依托信息网络优势,面向广大市民推出全新的融合式融媒信息产品——“中意之家”。此产品除了可以提供第一手资讯外,还提供交互式的上海资讯传播,实现第一手资讯的网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