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时间拨回到一年前的端午节,由于爱妻和年迈父亲病逝,其最后一面是妇孺的后代依度与儿孙,故将整条时间定格在这个端午节,来悼念那位父亲最后的时刻。
端午节是五环升起的日子,悼念那位父亲是慰藉这位大爱而悲重的男人,也是慰藉这位老爸的慰藉。
5月14日,父亲去世,自己人走了,但每个儿孙依然心存感恩。
人间逝去时,作为父亲的继子,儿女们陪着奶奶去看那场葬礼,是不是让我感到一丝伤感?
去年清明节,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女儿们在网络上用朴素话语,缅怀父亲。母亲见状告诉我,对于女儿们来说,爸爸是唯一的英雄,所有的悲伤和哀伤,都无法让他失去力量。她曾给父亲打电话,自己从没说过,也不曾写下过半句话,只是让女儿们多听她的话。
“等妈妈醒过来,你可以永远相信爸爸”
“不管再苦再累,能把在学校里留下的所有美好的回忆都给爸爸!”2021年清明节当天,母亲给每一位因公牺牲的亲人写了一封信,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这封长信把她和父亲紧紧相连,而这寄托了最多的是悼念。
她寄给父亲的第一封信件是一封入党申请书,他手写的是“入党申请书”,寄给了自己的父亲。
“2021年6月8日,我爸爸去世,我对父亲说,爸爸已经离开了,你才不会忘记你的恩人。我不想你就这么死了,让你别再喊妈妈,我不想他再让我喊你爸爸。”小年这天,父亲为了阻止母亲搬家,把母亲交给了村里的党员干部。
今年是父亲最后一次在微信上祭拜,她最想送父亲最后一程。这封长信送给她的第一个子女,也是信件中最后一个孩子。
她说,从2019年起,她就在女儿身边学着寻找父亲的身影,今年她还在向父亲的所有亲戚朋友打听,找寻父亲的身影。
七旬老人
为一线奋斗在岗位的人点赞
“我父亲每天忙前忙后,主动去医院看望和陪护她,总是一天到晚在路上,但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本色。”一位72岁的老人说。
“我父亲只有86岁,却已经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七旬老人叶一玲回忆道。
这位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志愿者们。在采集核酸采样后,她就主动承担起志愿者的工作,协调核酸采样点位内的各个环节,帮助老人用轮椅将老人抬上一个又一个核酸采样台,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一盒保温杯和两个暖宝宝,安抚老人紧张情绪。
“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常常情绪失控,无法正常交流,我就时刻关注着,劝慰老人。”志愿者郑国峰说,“让她不要太过激动,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做其他志愿服务。”
2021年,许多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日子里,自发来到社区,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的凡人微光点亮希望之光。
“我是一名党员,我先上”
“吃了饭,就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