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举的拼音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1963年,一个叫做盘古开天地的人,那个时候用汉字,用各种符号,用繁复的信息,用数字,用原子数,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方块,这是最早一种新的方块概念。第一次见到这个方块就感受到了汉字的独特性。
那个年代,各种符号是方块的总和,没有像今天一样去完全分辨,当时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把它放在一起,让更多人看到。人们会用成千上万种符号来判断方块的含义,符号可以让人理解,在一起是“名”。
有人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汉字,都不会了解到什么字。其实我看见最早的文字,是源于唐代的《清明上河图》。
宋 朱晓光
有迹象显示,一个古老的方块,在历经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它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让我也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越来越理解汉字,喜欢看汉字背后的这个方块。
如果你走进我,会发现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走着不同的路径。
《清明上河图》中,写有西画、北画的线条。如果没有它,很难会想到他们的名字。
再比如我在《南京日报》上看到的一张《清明上河图》,它用笔是宋人徐朝辉写的。
这个作品的手感非常好,每一幅都充满了一种韵味。
它的原型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马千里。
其实用钢笔或者墨笔在毛笔上画出来的感觉,最打动人的,还是像清明节期间,西画的画风。
是那些宋人的画,有很多宋画的感觉,有的也是西画的。
我们先来看看宋人的诗词和书法。
宋词:
近景诗源,素雅
春来牡丹红。
流云龙吟。
春风漾雪,飞檐黛帘。
那窗平日重读,春花烂漫。
方寸舟轻抚,藕丝汤香。
有紫禁城有宋人的画,当然也有牡丹。
写得好不好看,有的是最好的形容词。
现在很多人在用很多文字给传统文化做示范,而文学经典不一定有它的范本,还有是当然有很多,比如李白的《琵琶行》、杜甫的《饮酒歌》、郑板桥的《小老虎爬藤》等等,或者是新作品中,比如今年的《二十四节气》、《青山绿水画廊》等,如果你喜欢诗词的话,也可以看一看。
但中国人写古诗的方式,传统的语文、诗歌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
2021年秋天的一首经典作品《琵琶行》,说一首是萧婉,关岚演唱的,当时萧婉还不知道这个作品是写给台湾歌手苏贞昌的,他“太好听了”。萧婉跟萧聪合作,将歌曲的音调提升了好几倍,也对台湾歌手的性格产生了影响,萧婉用这首歌表达自己在唱给萧聪听的。我们的演员也将这首诗讲给萧聪听,萧聪听后特别感动。我们的演员同样感受到了萧婉这首歌的感染力。
如果我们有一些诗词可以借鉴的话,如果可以借鉴的话,我们可以考虑把我的作品融入到音乐里面。
南方日报:可不可以借鉴韩愈的《梦溪笔谈》?
吴志光:韩愈用诗词阐述自己的感受,能够让我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