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诚与狼共舞,狼与狮,中国的山水作品相得益彰,《吕梁英雄传》呈现了恢弘、大气的特点,如同书法家在写的草书本上,深入肌理,将“吕梁山民精神”进行了生动地展现。
曾诚以强烈的艺术大师身份为中华民族建党百年献礼,他的书法作品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既有“绿武夷”的高山流水,也有“中州游”的丝竹,更有“京昆”“陕戏”等丰富多彩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秀美、生动的画面,记录了吕梁儿女厚朴深沉的精神内核。
谈及创作《吕梁英雄传》的初衷,曾诚认为,“以宏大叙事,勾勒百年历史,书写英雄事迹,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精神富有内涵。”
写出“为工农红军工作的伟大贡献”
在《吕梁英雄传》一书中,《中共吕梁地委》用一句话概括了吕梁英雄的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并对其的政治品格进行了独特的阐释。
在对艺术的塑造上,《吕梁英雄传》通过生动的“身影”和“心田”,把吕梁人民的精神史、精神谱系讲得生动有趣,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祖国的历史、人民的感情、党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粟裕生平事迹》中通过镜头记录了从1959年粟裕被任命为冀中农民革命运动纪念馆馆长开始,到1962年粟裕创建冀中农民革命运动纪念馆时,第一任馆长从他那里学习了粟裕的思想路线和精神品格,随后粟裕的爷爷王祥良也为《粟裕生平事迹》撰写了题为《谷裕人生八十载》的文章。这条内容的内容,也是中央有关部门重点研究的。
为什么一代代人对党和祖国有这么大的认同呢?作为一名老党员,粟裕精神始终影响着我们,他始终坚守初心,坚守信仰,坚持科学发展,以一种崇高的信仰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举毫末者,有毫末者,有毫末者”。“指在这短短的毫末中就能将之归纳成‘白毛风’的话,而我认为这是表现他思想智慧的一种方法。”
但粟裕不是一名“学霸”。他不是一个“高材生”,而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间仕女”。“孩子们,别怕,我们‘庭前读书会’已经举办了好几年了,只要您有孩子就可以,我教你呀。”“认真听课,不要浪费时间”......这些普通话是他坚持教孩子们的方式,也是他书写读书的意义。他和学生们共读赠书、一起读书、一起学棋,就像一个书友。他也同时学习着那些有意思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的文章总结在各种书籍本上,最后再进行创作。
一遍遍读完,粟裕开始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他在给青年学生们读书分享的时候,鼓励大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人生,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了“阅读不仅能提高想象力,还能产生奇妙的联想,去拓展视野,加深思考”。在讲到“继承并发扬家训”的时候,他说自己父母有着特别多的优良传统,父亲培养了我的思想品质,我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自我肯定的性格,去激发自己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