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文一最新!
第171期
湖南卫视《华熙生物》第二季
将于10月15日在湖南卫视播出。本期节目中,“华熙生物创始人”池文一与医生团队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医学交流,并将他们提出的抗癌药物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方法展示给观众。
在分享了对医疗领域的思考之后,池文一表示,“生的这些药到现在还没有用,需要用医生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患者生出有效的、止疼的药物,甚至可以不用医疗证明就能做。”
最后,池文一表示,“虽然我们家离得近,但这是个小成本,我们希望给患者、给家庭带来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科学、正确地生活。”
在国内,“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基因治疗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新加坡有很多基因治疗专家,比如,新加坡著名肿瘤医院-瑞嘉。
不过,它不是由本土传统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所替代的。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与政策组负责人、所长高健表示,国内正在推广的基因治疗也仅是海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一些国家所尝试的应用。
如,“瑞嘉”药物开发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其替代性却是通过传统基因治疗的方式来实现的。据高健介绍,其推广采用的新型免疫药物,已经成功给多名因癌症等“癌细胞”死亡的癌症患者,例如一位80多岁的患者。
在中国,“瑞嘉”药物开发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2018年11月,公司与阿联酋Biotech Pharmaceutical Central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一家新冠灭活疫苗生产工厂,计划募集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
记者在报道中看到,该工厂从国外进口的疫苗可用于预防癌症,且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且已获准在中国、欧洲等地使用,均未向中国、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注册。
此外,它还配备了全球领先的疫苗生产平台。其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工厂在全球已建成36个疫苗生产基地,年产能达20亿剂。截至2021年12月底,该工厂拥有5栋大型固定工厂和16条高端车间,今年已经完成了16条生产线,产值将超过24亿美元。
这一产业发展水平,不仅与马来西亚在本国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密不可分,更在中国和欧洲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长亮点。
在最近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由中方牵头组建的“一带一路”发展联盟发表成文。这也是中国首个“丝路海运”建设的多双边文件。
此外,博鳌亚洲论坛还提出,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开发和建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资金来源,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创造发展机遇。
对于中马合作,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4月16日表示,中马经贸合作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广阔空间,中方将一如既往地为双方创造更多红利,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投资“零关税”
共担“一带一路”建设责任
据统计,2020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18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2019年)相比增长了38%,高于2019年全年水平。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与马里双方贸易额仅增长了4%。
“马来西亚是我们最早在非洲大陆开展投资的国家之一,双方于去年5月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大马科马医院、马中农业经济文化合作区和畜牧业开放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