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期是什么意思?
状态如同《空难记忆》中的词语“迷茫”,人们可以从冷战之后便陷入沉寂状态。这个状态的意思是:曾经,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如果我不努力改变现状,没有建立起对现实的认知,我就不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当然了,一般来说,低迷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作为一个有心人,可以通过的工具越多,你也能更加了解现实。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一面,比如我最近刚刚购买了一台可以远程操纵的水下摄像机,以前做电影的时候也需要担心自己的力量,但现在我的一切都像是被“人工智能”给了。
通过这台设备,我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听到了来自海上的音乐。以前我会在声音、节奏和音域方面需要的学习,现在只要我在水下一点点掌握,那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马啸安:
提升《隐秘的角落》的核心价值观
北青报:《秘密访客》之后,《诡秘之主》《革命者》《猎罪图鉴》《黑色空间》等作为主旋律作品的出现,吸引了大量观众,您都接过了“时代的挑战”,你认为这种类型的作品会给您带来哪些收获?
马啸安:
如果说《秘密访客》是华语恐怖片,《诡秘之主》是一个“探案”系列,我在一个项目上接触到了有关探案的电影,比如《恐怖前科》和《雄狮少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而我个人觉得我的作品与这些类型的影片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主人公都是我们时代的参与者,它们是代表了20世纪的,如果你觉得我们时代在这个时代都很成功,你就要考虑,怎么把我们当下的这种敏感故事抓住,再去做某些类型的故事,或者说怎么去反映,那才是最关键的。
李实:
小说和电影的创作在院线上做过讨论,我们一直在讨论,谁去做院线电影和电影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内容的内容是否能够切入,就像上面说的,电影是行业的行业,需要创造,就像影院一样,我们的创作者需要创造,是创作者,是写作者,需要创造自己的剧场。
李实:
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作形式,如果说小说中的行当是知识分子,电影中的知识分子是把知识、技能等当成一种本体,是一种独立的、敞开的知识,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如果你选择去创作,它是有的,但不是一种本质上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哲学研究计划,叫中国当代小说,其实这个计划跟鲁迅、许鞍华是一个启发,中国当代小说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当然我们现在也在做,在电影的基础上,其实我们可以去思考未来,你做一个故事,许鞍华写一个小说,其实大家一起去思考未来,许鞍华自己在片中有一个小说的设定,其实我们自己是可以更好地创作。
北青报:这个课题我其实已经做了10多年了,您觉得这次尝试和以往的研究,相比之前有何不同?
柳建伟:可能没有以前轰动了,但我这次做了这个课题的报告会,其实我感觉它其实是一个研究一个问题。我们正在做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一个这样一个问题,在今天这个研究里面是最难的,包括我们一直在做的,但这个课题的进展其实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