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然传免费观看
□ 本报记者 樊 洁
近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我们的父辈》于各大影院上映,在国庆长假期间奉献了精彩的荧屏。
这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一辈为主要素材的电影,振奋人心。影片的制作者,无疑是80后。
《我们的父辈》讲述了孙承父与抗美援朝老兵孙永平、张国立之间的团圆故事。在李长荣的带领下,前线的战友们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影片在大陆的火热上映,让人看到了这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展现了一代仁人志士的顽强不屈和英雄气概。
从“超长焦裕禄追思会”到“红岩精神进校园”,从“不是新闻的杀人者”到“公认的反面教材”,无不见证着人民子弟兵的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展示了最美“00后”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青春风采。
不仅如此,自文艺评论家张海迪担任国家一级编剧以来,《祖国宝藏》《我和我的家乡》《东方红》《李大钊》等几十部优秀作品,使得这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为树立了更多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树立理想信念,引导文艺工作者追求崇高理想
胸怀理想信念,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境界。
“我曾为实现理想放弃休息,但我的心还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选择了在中国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文艺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中,毫无悬念地位列第一名。”这是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铁军的肺腑之言。
王铁军曾荣获“新时代优秀文艺评论家”称号。本报记者 张泽伟摄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如何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发挥好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刻不容缓。
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尹晓华看来,在作为演员的同时,应该从培养担当国家责任感的角度来认识创作的意义,并将其置于学养的高度。“我很荣幸作为一名在学校兼职副教授的老师,从第一届的4名老师到后来的14名副教授,如今已经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奖项,我所做的是值得肯定的。”
同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图片网总编辑张天杰认为,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应当有“问心无愧”的“初心”。“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员应当有‘情怀’的‘心手’。当然,‘情怀’也应当被写在评论家的基因中,并被写在评论家的言行中,作为一种信仰的延续。”
谈“双减”
用心看待学生和家长
“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是单方面的减轻负担,而是有了制度性保障。张天杰说,“双减”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有“加法”。
“减”是个什么?张天杰强调,减掉学生需要去掉的书包和作业,这个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加法”是实打实的“双减”落地,让学生既减了功课,也减轻了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