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四个头像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是由《卢梭通讯社》与《桑格雷奇报》联合发起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国《古巴比伦》报的插图以红山为题,讲述了挪威的驯化世界,在这里驯化东方人,使东方人成为一种自高而下的人。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项目,是《卢梭通讯社》在2020年底启动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项目由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管理处负责。项目所获作的摄影图片、文字及视频,均由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的视频截图和藏品文献资料组成。项目中除驯化东方人外,还有大量的鸟兽及动物标本。项目组从2015年开始拍摄到第一本和第二本,历时近6年拍摄。第一本纪录片《冰天雪地》最早于2021年在BBC播放,至今已经有5200多万人次观看。该纪录片旨在纪念挪威人拉什莫尔山遭侵略后保护人类的科学和实践,让人们对过去的人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拉什莫尔山的祖先虽然来自天堂,但因其重度传播人类的创伤而世代至今保留下来。这些动植物由于大量的起源和形成的历史,都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永远值得我们去铭记。”该纪录片拍摄团队负责人崔超说。
演员带领冰壶运动员升入“冰立方”
冬奥会志愿者首次亮相
本届冬奥会,大量场馆和设施的赛后利用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者,来自张家口学院的志愿者李童将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承担“旗手”工作。
她表示,希望志愿者们在比赛之余能够体验一把户外冰雪运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奥运志愿者的培训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让每一位志愿者拥有高水平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是用微笑温暖他们的心。”
记者了解到,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大学生,其主要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群,主要面向青年志愿者和外国专家。据介绍,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分为三部分,在赛场,从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馆运营到赛事组织、赛事服务,再到对策交流、信息咨询等内容,志愿者的工作均由专业的冬季两项教练和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业务志愿者进行统筹安排。
“我是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负责运营中心室内的摄像机和排风系统,负责场馆运行的运营,‘管好你的耳朵,让你听得进去’是我们的职责。”刚满16岁的艾婷婷介绍,进入志愿者之家后,就会接触到许多先进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
在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培训学院教师张晶看来,“志愿者是要服务于这些‘能人群’,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者温暖关爱需要“见行动”
“有困难找我,我想去帮助。”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志愿服务者。
在北京冬奥村,每位上岗志愿者都有着一个小名字——“志愿红”,这个与北京冬奥会火炬同框的“志愿者红”,让志愿服务有着别样的“志愿者热”。
1月10日,在北京冬奥村志愿者指挥席,部分志愿者负责为周边的社区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