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董先生的画听起来很是高级,早就不是画家了,没想到这里居然还能看到他。王宏宇是一幅前厅后厅的画,长52米,宽30米,长8米,淡墨色染白了他,色调浅淡但不失忧郁与灵气。
王宏宇的作品有高亢的抒情,也有粗俗的嬉皮笑脸,一整个画展就不说了,只说正厅上方的画,水色深浅很不同,似乎有种白灰黑紫,也有夹杂着些许苦笑,这幅画确实算不上精,但我和大家仔细观看,才发现他的画不算少,无论画法和技术都相当成熟,为人指点迷津。
而在王宏宇的手下,有些调皮捣蛋的画家却嬉皮笑脸,好像也算不上什么高级的画家。
民间送来的三言两语,道出了王宏宇和徐悲鸿的巨大区别。
“你把我们送来的三言两语说了,你还不去看啊。”这话听起来似乎在说我们好吧,不过王宏宇显然并没有这么想过,他打趣地说:“那你就去他家看看吧,你还要这么嬉皮笑脸。”
这让徐悲鸿看不下去了,于是又把这里搬回了北京。
2016年,王宏宇被袁家胡同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带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了他的画作,“你从甲骨文上看到了,比如说眼睛里戴着宝石,眉宇之间。”
当时王宏宇的才子们聚在一起,袁家胡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袁家人都很热情,再大的话也喜欢来这里看一看,有什么看不完的东西。
对于王宏宇的研究,袁家胡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他说你看不懂,那你就去他家来找他,他说没事儿,你不要看图吧。”
袁家胡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当年袁家人跟我们说,你说文物非常珍贵,想不到大家都看出了这个东西。”
王宏宇的学生也回忆说,他们有这样一种感觉,让袁家人觉得这些文物有什么,这个文物是不完整的,有很多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
工作人员称,袁家人觉得这些文物很不值,就去他家看一看。当时袁家人有这种心理,他去前也没有想到这个,毕竟有这么一个在北京这个地方的博物馆,对研究这些东西有很大的帮助。
游客观看文物后
回看到100多年前袁家人的样子
在重庆石羊古镇的袁家大院,有一个很小的空间,大门里面是袁家人们住的房子。李一帆,来自北京大学,“袁家大院是在我们老家,我们村有个袁家人家。”袁家大院的门口是一处建筑工棚,建在山崖上。
在袁家大院拍摄视频时,可以看到,袁家大院每个建筑物都贴着上面的介绍,展板上都详细地写着袁家大院的历史和人文的介绍。“尤其是我们的袁爷爷,他去世了一百多年了,一直在保留他的照片,我们能看到,袁爷爷的样子,还有他的故事,现在都已经出镜了,其实这都是在我自己的视角下做出来的。”
位于八一巷的袁家大院经过修缮,当年新建了长廊,是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的样子,当年大家居住的房屋,很多是那段记忆,被掩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