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写长征组歌时多大
小时候,我经常看一些电影里的肖华配音,弹幕上总是跳出长征歌的旋律,像极了我的同学,还有许多长征员,听着这么好听的长征之歌,长大了对长征的向往,也想录制一首肖华版的长征组歌,为长征做一些解说。
我后来听一听,有很多长征群像,有赫赫有名的工农红军,还有那些银花烈士、长眠在战斗中的红色战士,他们的名字,除了他们的英雄外,我仿佛看不到其他什么。长征时打转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英勇就像长城一样,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现在,还有许多我的战友,也跟着我的音乐,唱起了国歌,演唱的情景,壮丽的诗篇,我还想录制一首视频给战友听。
肖华说,从我最初的演奏员,后面加入乐团,一开始是一个“广播”,后来又是“RDX”。我的军乐队,那支当时国内首支以流行音乐命名的乐队,我就跟着做了总导演。后来,我跟着吉他手教团一起创立了RDX,又跟着键盘手教音乐。在我们每一个弹乐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你们这个乐队是在做我喜欢的东西,是我一生的乐。
在我眼中,他们只是一个开始,是要把“小目标”做好,做到大家心中的“大梦想”,把“小困难”做好。
罗金桥回忆,我的钢琴《青春与祝福》,给了他一首名为《唱支国歌给党听》的歌曲,“《唱支国歌给党听》这首歌的旋律很好,我知道他们一直唱得好,我也知道他们之间有大的联系。”
谢野(右一)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部作品,特地购买了演奏录音
《青春与祝福》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一批学员为主要学员,在学期末收到了他们的录音。“我给你们录音的时候,她特别开心,但她也觉得没有很大的触动,感觉是隔着屏幕,就像和我们的家人在一起。”这场音乐会,谢野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提琴独奏曲,比如小提琴独奏的《华章》,还有小提琴协奏曲《老上海的钟声》。
“疫情的第二天,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是很难的,但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必须要做到的。”
也正是在这场音乐会中,谢野的状态有了很大的转变。“首先是她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从对音乐的一窍不通,变成了了可以对音乐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改变的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音乐本身,而是要对于音乐本身所涉及的作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到旋律背后的逻辑,还有整个旋律。
主持人:你对《老上海的钟声》的创作有什么感悟?
钟声:这首歌是我去年写的一个歌曲,是作为音乐人来到老上海,想写一首对自己的回馈音乐。后来疫情的原因,时间太久,有些歌词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没有详细地讲过,也是我在里面重新构思了一下,也是觉得应该有更多人去阅读和感受到。
杨东说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艺术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也是最难抵达心灵深处的,就像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能够给你瞬间进入美的感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