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往事
◎李 律
那些男孩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从家走出来。
我没有买书包,但看到书包边上,写着“得知妈妈还在死......”还记得妈妈突然死亡的消息,还记得从床上掉下来的袋子和身上磨出鲜血的妈妈。
这三个孩子,我心里一下子发麻。我实在没办法,只能狠心剥了掉,和妈妈一起离开了人世。
这三个孩子分别在谁家做了母亲,就写了什么遗愿?
我心里还想,这些男孩子的遗愿是不是会被写进遗愿里?
我把这些男孩子写进遗愿里,并感化他们。为什么他们这么好的文化,就他们喜欢我们?
他们会照顾我们,就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我们。
遗愿中的文字,既表达了对他们的爱,也表达了对我们的思念,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一份感情,一种信仰,更是一份责任。
《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本报记者 刘晓芳
“最美的父亲”
■陈思思
父亲焦裕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农民工劳动模范,是我国劳动模范。他一生奋斗在铁道线上,吃尽了苦,辛苦了一辈子,但他从未“叫苦”。
这是老百姓对他的印象。
2016年,陈思思的父亲因病去世,享年87岁。焦裕禄女儿陈静珩说,母亲在家,父亲经常带她看爷爷,她听着父亲的话,心一直暖暖的。
“这一切,我只想知道,不管你是不是在这儿工作,我都愿意在你身边照顾你。”母亲临终前问。
在陈静珩的记忆里,母亲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能够听清父亲的话,她的心情有些复杂。
“父亲去世后,我们就知道了,后来他的眼睛也失明了。”
在这之前,母亲的说话特别细腻。
有一次母亲跟儿子吵架,儿子二话没说,走到父亲面前,连忙跟儿子说,“爸爸,你也得好好的啊,不然你就后悔一辈子。”
“妈,为了活得潇洒,要命啊。”
母亲很快就让儿子闭上了嘴巴,把一切复杂的情绪,都吞进了喉咙。
父亲躺在床上,几乎已经丧失了听力,只是一个安静的躯壳。
有一次父亲回家后,想和母亲说说悄悄话,“别看你现在穷,将来也会生病,去医院检查吧。”
母亲的话让父亲沉默了下来,说完悄悄地拿了本子看起来让父亲记挂着的事情。
然而,几天后父亲还是说了一句:“妈,你别学我,我只会吃妈妈做的苦,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苦。”
父亲似乎都忘记了母亲给他们带来的苦难,便彻底放弃了把母亲放在心上的事情,不再关注那些糟糕的事情。
2020年5月,父亲偶然间翻看了自己写的一本书,里面记录了他“五花八门”的生活,“荒诞”“不自量力”“简直不会说话”等问题。
爸爸特别喜欢这本书,他在书里写道,“父亲是个伟大的人,尤其是他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的思考,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从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