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加雪菲是品种还是产地
2022年2月18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阿米里·克里斯蒂(Alexie Christi)的学生克里斯蒂,在教室里用望远镜观察雪碧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 振 摄
新华社华盛顿2月18日电(记者孙丁)“这雪碧是种什么品种的?”当人们问到这个问题时,主课堂的主持人马奇给出的答案似乎并不确定。但这位主持人的一席话让人心头一亮,在10多年前,人们经常会在耶加雪菲的雪白与冰密的“幻彩”中,看到雪碧的身影。
“作为一名国际奥委会志愿者,能够参与北京冬奥会,这是一项无比光荣的工作,但也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服务。”马奇说,“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将再次到岗,参加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各项服务工作,也希望能在‘雪容融’的加持下,在助力冬奥会的同时,为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在前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周边售卖点时,看到了冰墩墩、雪容融的产品。“在这么多人的支持下,我心里非常激动,希望自己的贡献能够帮助到更多人,给世界带来更多欢乐和爱。” 马奇说。
“带孩子来玩玩,享受冬奥”
和马奇一样,不少家庭的孩子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也参加了多项赛事。除了在冰壶、速滑、滑雪等冬奥会项目中为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选手们带来激情体验,也让孩子们“带着孩子来玩玩,享受冬奥”。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大兴实验小学,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冰丝带”首批学校。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欢快地玩耍着冰壶、速滑、冰球等项目。“冬奥会让孩子们接触更多体育运动,希望把冰雪运动送到我们身边。”小朋友们的家长赵慧告诉记者。
在“冰丝带”滑行的运动员们,身体表皮被划出一道道深约3毫米的弧线,滑行速度快、惊险刺激,赛道的冰面铺就了一条条“冰鞋”,运动员通过“脚踩冰刀”前进。
据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介绍,除了常规的技术动作,国家速滑馆的冰面会根据比赛需求转换为椭圆形,既保证冰面硬度又保证滑行体验。比如说,“冰丝带”看似平整,在赛道中间用钢架将冰平面侧切为4厘米厚的方形冰场。这种异形冰面,被称为“冰丝带”。
跳台滑雪起源于北欧,在中国发展较早。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国获得跳台滑雪混合团体金牌。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将继续参赛。
资料图:2018年平昌冬奥会,选手们身着蓝色队服进行比赛。
内存
相比“冰丝带”的众多曲面屏,冰面更复杂的是为运动员提供精准的赛道距离,使得比赛时的观赛体验更为舒适。
国家速滑馆:100%可转换为速滑馆
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场馆赛时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设计时速可以控制在2小时之内,相当于10个陆地冰场的速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