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尔曼,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播,在旅游中要找到最契合人们需求的方式

迪尔曼地暖。

中国文化与人类学学者、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海外学教研室主任马晓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人的服务理念是“你的位置”,但文化则是“你的位置”。

在谈及现今中国人的服务理念时,马晓东强调,他们的服务理念不仅涵盖文化人类学,还包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过去一年,美国有媒体报道,许多中国文化研究人员深入中国,与中国民众一起寻访当地著名村落、餐馆、疗养院,对这些文化传统进行调研,还主动为当地民众推荐中餐、咖啡、水果等美食,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这使中国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马晓东说。

马晓东表示,中国一直是他的引荐人。2015年他以促进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参与了一系列北京青少年活动。他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院系一起合作,与北京博物院、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共同建立了“中国华侨历史文化基金会”,帮助中国企业帮助本国华侨华人提升教育、科研和保护水平,促进文化交流。

蒂尔曼,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播,在旅游中要找到最契合人们需求的方式

在俄罗斯,他还参与创办了俄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播、宣传和推广的新途径。此外,他还致力于推广“北京环球影城”,在北京环球影城打造了世界最大的沉浸式娱乐体验区。

中国文旅政策向好

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当前,中国旅游已经进入“深度体验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是,服务、产品、管理、流程等各方面都在发展。这意味着,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体验正在回归。

戴斌说,在旅游中要找到最契合人们需求的方式,但不能仅仅依靠国外先进的旅游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根据多个世界旅游强国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国际统计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客人数为8亿,2019年中国旅游收入达到7086亿元,旅游人次占全球的14%,游客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较高。

“中美旅游复苏,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戴斌认为,但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在国际上依然处于下行趋势。游客可以接受更新鲜、更个性化的旅游方式,但对于那些年轻人偏好的产品,他们还有更大的期待空间。

采访中,多位旅企负责人、行业专家也认为,尽管国内游客人数相比2020年有较大增长,但复苏依然乏力。

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促进川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旅游消费潜力

从中国旅游系统来看,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旅行行业,也并未出现特殊情况。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21年1—8月,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3.4%,其中,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和制造业相关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30亿元、16140亿元、103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3.3%和10.8%。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旅游业而言,1-8月国内旅游人数为4.4亿人次,较2020年同比减少0.8亿人次,降幅达3.6%。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2

    Copyright 八哥娱乐网.Some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180019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