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举办地点
2019年10月,《新奥尔良宪章》颁布。作为冬奥会举办城市的首都之一,北京即将承办三届冬奥会,也成为全世界目光所及,中国人心中的“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冬奥会场馆的建设。2月21日,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生动展现了中国在冬奥会史上的成就,中国式浪漫与勇于挑战、勇于进取,将中国奥运精神再次镌刻在世界的刻板记忆中。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中国向世界讲述北京故事的窗口,也必将成为促进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众多国内外媒体的高频报道,也将目光聚焦在这个万众瞩目的目标上。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了7个2008年奥运会的新建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这是继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新建场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一届冬奥会,也是世界上首个既实现“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又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的一届奥运会。
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已基本准备就绪,将为全球冰雪运动爱好者带来精彩盛会。
根据国际奥委会发布的消息,北京冬奥会场馆的竞赛项目基本上涵盖了全部新建场馆。
但目前的奥运会可持续性问题,则导致了许多新建场馆需要建设奥运村、大家庭酒店、残奥单板和坡面障碍场地,又没有可容纳残奥单板和坡面障碍项目的场馆,部分赛区存在交通条件不完善、人员不整等问题,这就使得新建的奥运村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109个场馆,比上一届有所增加,其中既有新建场馆也有改造后的临时场馆,更多的“高精尖”场馆将在未来接续使用。
对于大多数新建场馆来说,在未来都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空间。同时,在未来3到4年间,很多新建场馆都将长期留用,但这些场馆的历史使命可以在新场馆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也将为场馆赛后利用提供新的可能。
冬奥会时,北京各场馆都会实现低碳排放
中国能建总工程师曾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了38个2008年奥运会的竞赛场馆,将对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有益的贡献。其中,既有居住、交通、电力等传统能源的场馆,也有物流、电力、电信等重点基础设施的场馆,都将成为下一届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能建总工程师 曾刚:我们从场馆的结构、建设、运营角度,也从室内、场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制冰机组、运行、维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个全方面的保障。
中国能建华北设计院北京设计研究院院长 刘卫军:用中国建设的能力,在我们的国际上也做了自己的贡献。
国际奥委会委员 科琳·吉姆雷纳:这是一个为了北京冬奥会全方位服务的重要工程,是本着世界共同面临重大挑战的愿望,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能建总工程师 曾刚:北京和张家口这个城市的特点,非常好的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物理隔离,同时给奥运会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