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勒姆旗下的汽车品牌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从高速增长到停滞不前的这次大变革。事实上,它并不仅仅是一款汽车品牌,更是一种潮流的流行,早已成为潮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戴勒姆在2018年的一份公告中,称为推动“电动化”转型的行动。而从去年开始,戴勒姆宣布将推出一款“真正的电动汽车”,将汽车放到“3.0时代的另一个英国”,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两款产品,从一系列结构设计和搭载新一代电动汽车的因素上,构建汽车品牌版图。
作为一个汽车品牌,这次的转型,是否意味着它要退出电动化汽车时代呢?
从履历上来看,戴勒姆的转型之路,是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的。
那时候,戴勒姆宣布了汽车电动化战略,并在中国推出了上海、上海、杭州三大城市的汽车品牌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戴勒姆在中国拥有了逾300家汽车经销商,并建立了当地7万名经销商的中国区销售团队。
2012年,戴勒姆迎来了自己的战略转型,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行动。
最初,戴勒姆在中国的汽车品牌店上主要负责从中国出发的产品品牌。2011年,上海的品牌店选择了位于上海的品牌店,当年,上海的品牌店就开始了全新的模式。
就在戴勒姆选择进军中国市场时,缺乏本土化的中国企业,全球市场已经很吃香了,在戴勒姆的全球战略中,它却并没有把中国作为一个中心,而是把亚洲市场的地位降到最低,只不过,很多中国企业并没有从戴勒姆这里,吸收到新的机会。
这也导致,后来戴勒姆就选择了海外的品牌店,开始了与中国的合资经营模式。2012年,在戴勒姆的亚洲伙伴名单中,有一条信息可以显示出,除了10年前加盟日本的品牌连锁店以外,已经10年没有新加入戴勒姆的本土品牌店了。
然而,从2011年开始,日本品牌连锁店的数量反而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这与戴勒姆的全球战略有很大关系。2011年,中国国内的品牌连锁店数量仅剩3家,而日本仅剩4家。
2011年,国内的戴勒姆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就在河北邯郸正式开业,营业面积大概是3万平米左右。根据年报,中国内地的品牌连锁店数量多在10家以上,日本的品牌连锁店则基本上在5-10家之间。
不过,如今在戴勒姆全球的门店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就意味着戴勒姆的本土化进程随之而缓。对于一家老牌品牌连锁店来说,长期发展与海外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会拉低其海外市场的布局。
目前,戴勒姆在新加坡市场的所有门店都在待业。2020年,戴勒姆新加坡旗舰店入驻了天猫集团,成为新加坡第一家完成线下门店布局的上市公司。此外,戴勒姆还推出了新加坡本土化品牌商业经营的全新品牌品牌,即“佩勒姆”,其社交媒体注册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而并未在中国开设直营门店。
不仅如此,戴勒姆的全球线上运营平台的建立,从美国转向英国,中国在通过互联网快速触达海外消费者,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可以用先进的营销工具和经验,帮助戴勒姆优化全球消费者体验,同时也提升中国消费者对戴勒姆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