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峰去哪了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摄影/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图/视觉中国
这个世纪的足迹遍布整个欧洲足坛,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足坛名宿、球星都被无数人熟知,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足坛成就的不同,则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足坛成就的不同。
1986年出生的耿晓峰是中国足坛首屈一指的重量级人物,18岁出道于青岛红塔,随队获得队史首个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这个冠军成就了他的个人荣誉,也成为了耿晓峰足球生涯中的一个巅峰。
1990年退役后,他先是担任青岛市城阳区第三中学高级教练,后又去拜访了足球教父孙福堂,成为青岛红塔足球学校的名誉校长。如今他以校长的身份,在城阳区把近60所学校结为联盟,为青岛足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退役后,耿晓峰并没有离开足球圈,而是继续自己的足坛工作,担任青岛红塔足球学校的副主任,负责管理足球运动。20多年来,他将红塔足球学校打造成为了世界一流的校园足球培训基地,为学校培养了多名校园足球精英,参与举办国内外学校的联赛,并先后获批山东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足球特色学校等称号。
高准翼是今年1月19日,新一届青岛红塔足球学校刚刚组建完毕的新一届教职工。由于这个班刚开始组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到青岛红塔足球学校报到,并担任第一届老师。
进入这所学校后,高准翼就提出了让学生和家长通过俱乐部活动来享受足球的快乐,将学生培养成有梦想、有气魄、有能力的人。在当时看来,这是很好的想法,但让这个想法被大多数家长认可的原因,是孩子的梦想与家庭的梦想有关。
高准翼告诉记者,由于他家住在上海,每天都要到上海的各方面权威部门学习足球知识,而其他的学校也会通过一些关于足球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可以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踢球的快乐,这也是教育培训模式的一种转变。
今年22岁的王毅,毕业于大连体育职业学院。他说,现在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年轻人,它能让人们意识到足球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运动。
王毅自己也很喜欢足球,有三年的业余时间他就经常踢足球,他喜欢踢球,甚至在初中的时候他还经常踢踢足球,这样的话他的英语口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许这是他从小就知道足球的魅力,这对于在小学三年级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中国足球为何冷,哪些孩子更懂得足球?
在中国,足球一直是强项,一度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职业体育运动。但自从我进入中国足坛开始,虽然几年之后人们对足球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足球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并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一、我们经常讨论的“穷学生”
诚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不少的孩子在网上搜索踢球的概念,一开始看到的基本都是“社会”,但后来发现“教练员”“家长”“足球教练”这些孩子被挂上了“穷学生”的名头,最近几年我们也都听到过很多类似的言论,足球也被人们谈论得非常频繁。
不管是从哪里“看不到踢球的”,还是从哪里“学到踢球的”,很显然,“穷学生”这个词已经不是体育术语了,而是一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