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堡◎邱黎
总有一种人,他们在反复彷徨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了一次以灵魂拷问的答案。他们的内心有一种愿望,永远向前。在他们一生的自我寻求之后,所有的代价都是她真正的幸福。她走到哪里,她就在哪儿。
我一直这样想:难道每个女性都会向往海的?抑或是那样的焦虑?就像作家威利·亚伦说的那样,“只要你想放弃,你就永远不可能像她那样有灵魂地活下来。”这一次我也不例外,我的感受不仅仅是孤独,还有情感、格局、感受。
在我的小说里,人们永远都可以过得丰富多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也都能够经历、交流、欢乐和纠结,这是人的情感的重要部分。我也希望我写的《我的世界》也是这样,每一个故事都能够得到欢愉,得到快乐。
安蕾·海曼:
其实一直在写悬疑剧
刘畅:我有个私心,我也很幸运,当初的剧本、编剧都是同一种类型的编剧,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个是陪我一起创作,一个是通过复杂的剧情慢慢实现的,但他们始终在寻找什么,是非常值得我思考的。这个剧本是写有很多种可能的,但其实这都是我做编剧的经验。
她做过的推理小说比较多,但写推理小说的,她最喜欢的角色是年轻时的贝丝·海曼。我们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贝丝·海曼是一个性格要强的角色,有一些特别令人信服的人物。
其实关于悬疑剧,我一直在写,就想写有了,我的好多小说,都是比较火的,没有被读者看到,这个在我的小说里都没有。
我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悬疑剧的,当我们看完我的小说,真的就像看到《觉醒年代》,我觉得我小说里的故事,像把现实的事情讲给观众听,让观众在之后看到真实的人物,比如片中有很多推理故事,这种故事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其实很多看过《理想照耀中国》的观众,会对我的印象是,他们很少在意当下的剧情,而是给我们呈现一些“高大上”的人物,很可能是某个人出现,看完后我才发现是“小人物”。其实它的形成可能在某个层面上是有差异的,可能我们觉得反而是“高大上”。在剧本之前,我一直在慢慢沉淀,想要让大家知道那个人物的存在,从中发现一些让人心动的东西。
比如说在准备好《理想照耀中国》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想法,希望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理想一样,可以给国家建设做些贡献。看了很多国内有关航天的综艺节目,再一起去游说这个人物,慢慢去了解这些航天人的心路历程。
据我观察,我的很多朋友或者媒体人都在表达过想要跟航天结缘的想法,当时我的这个想法是有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有些人离开了航天,已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我想,如果有机会能和他一起工作,会是什么样子。当然,这次我们希望找一个可以做航天主题的工作,甚至有可能会做我想做的航天主题的工作。
人生当中很难做到100%的投入,但生活当中我觉得能做到100%的投入,也是人生当中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