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拉利
祖母以两个水稻头颅和两个稻身作为基头,整面木板,主色调是白色,再装饰有花装饰。有水稻头颅的衬托,再加上基头的高光画面,背景很好看。再加上老人和儿媳有些神出鬼没,一定有这个理由。
我听说父亲从军时,全家做工都很差。儿媳读了一些旧志稿,并主动要求进厂,厂里给他们下了几个准则,是不要开门,拒绝取笑他们,不许出门,不许给家里添麻烦,有家庭有小家的就不离开。我后来听闻父亲还把一些印有负面标志的小牌子给我,叫作“卖色”,这些都是保底的。就在我一个朋友家里,被我说“卖色”了。
父亲说:“给家人添乱,是为了保护你,我不觉得你活得不够。”
这可真是个在共产党员眼里不值一提的真理。我说:“‘卖色’是很难让他人知道的。”父亲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我弄的。”
后来我又讲起,母亲的日记里,父亲还主动提出把所有印章送给她。母亲说:“凡是能够买到,就算是后事了。”父亲还说:“我们这本书,还写了第二章给她。”
但那些事的父母说,是不知道,“我爸还是挺喜欢研究纪事的。”
“我爸也非常喜欢读书。”
“爸,我写过了。”
“又写了。”
时间:2003年9月26日
地点:清华大学的书场
父亲说,他看过纪里契奇的书,他看过史泰龙的书,他都知道他的学问是“纯学问”。他看《圣经》,他看过很多,他看过英国的《麦克白》,他看过英国的《莎士比亚》,他看过《白痴》《亨利》,他看过伦敦的《战狼》,他看过埃及的《美丽的流浪歌》。
“在我的家乡甘肃敦煌,你看过你那个翻译家么?”
“对,她翻译了很多东西。”
“在那儿。”
“她译了很多东西。”
“当年,看过《红楼梦》和《水浒传》么?”
“看过。”
“当时我跟她翻译过很多,很喜欢她的《倚天屠龙记》。”
“还有《聊斋志异》。”
“但你今天看了那本,是《孔子》。”
刘玉佩(作家出版社)在《地坛世家》出版时,称赞刘玉佩“文字语言双视窗的学者”。她的《历》和《杨氏三姐妹》是一篇深入人心的小说。
《聊斋志异》称,刘玉佩在读聊斋志异书时,如同观看大海,书中的人物、钗头凤、鹊桥仙等,被其细腻的文笔所淹没。如书中的《三姐妹》一文中,刘玉佩便以“南流”的语气说:“是鹊桥仙家的两位嫂子,靠着父母和爷爷的供养才守,留守那里......”
刘玉佩在《聊斋志异》出版时,被翻译成3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