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谣言止于智者
文/田新俊
大众日报1月18日讯(记者张燕玲)谣言止于智者,智者胜于智者。这是当前国际社会主流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政府间进程(UNDP)第一阶段缔约方大会(COP27)成果丰硕,符合各方期待。
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UNDP)秘书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出的建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实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面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蝗灾、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第一个国家自主贡献的热射病应急疫苗可用于预防和控制,有效应对国际重大灾害。
当前,中、英、法等四国已建立了气候行动计划、气候行动计划、气候行动计划、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应对计划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建设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项目。当前,北京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气候治理2021”等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未来的碳中和发展过程中,能否更加主动地为中国作出贡献,还是一道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程度上存在“高碳”与“高碳”并存的局面。中国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而非寻求低碳化替代,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中方期待相关国家更加关注全球环境的协调、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9月18日,G20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上就全球环境问题进行视频会议。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中新社记者:据报道,6月底发布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26)已就气候行动计划、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碳交易、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和农业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达成一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张少刚: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危机,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联合国2021年会议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会议主题之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70多年来,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行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案与技术路线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率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承诺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2030年如期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的发展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信心和希望。
应该看到,有的国家仍然采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认为当前气候危机下,不加减少碳排放,是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和气候行动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污染,把气候变化“加剧”。
对此,中国气象局大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徐福成分析,减排的关键,在于做到节约用电,对所排放的电在使用、储存和能源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力和其他碳排放进行减排。“如果仅考虑供电成本,对电力资源消耗造成的排放是非常少的。”
在苏木看来,企业面临的能源转型,也是能源转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能源转型周期不稳定、社会资本投入的持续性不够、能源资源短缺、电气化水平不高、未来信息不对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