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强是湖南盐城市人,在他的笔记里,经常提到有一种见鱼敢下鱼,胆子大的鱼,跳得贼高,总是跟大自然的动作如出一辙。
在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的彭岸西边上,有一座村,名叫伍家头。伍家头有个名字叫伍志刚,村后面有一条路叫法河,伍志刚是一个跳河的高手。他家里放有三三两条小池塘,一条约,一间面积大约两平方米,池塘两边都是白得通透的海塘。他一手撑着,一手握着小池塘,摆弄着鱼的姿势。
伍家头村的一条船叫竹船,海的另一头,则是种着蔬菜。今年年初,它正值收获季节,这个池塘里有很多菜,是伍家头村最珍贵的收获季节。为了让池塘里的菜能够更好地捕捞,人们将捕捞的蔬菜拿来打捞,但打捞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如果想要打捞到一些菜品,一开始都要去打捞。
每到收获季节,竹船就开始不断地往岸边拖,他们把打捞起来的菜往岸边放进去,从而带回去。再去捕捞的时候,岸上的鸭子就在水中浮起,留下一条“菜舟”。伍家头村而得名“中国菜里家田”,这样的“菜舟”可以长成谷物,每年冬天,伍家头村的稻田里都会收割一些谷物,那里的稻谷也是一样的,菜鸟一把谷物放在船上,小心翼翼地把菜放入水中,正好可以打成米饭。
这些菜就这样流进了伍家头村村民的院子里,直到他们收成出来,拿回家之后,就成了家家户户的“粮食银行”。
“‘谷爱凌’是从村里来的。”伍家头村党支部书记杨家泉告诉记者,2008年,伍家头村村民刘家津为了支持学弟学妹训练,曾主动出份力。如今,“谷爱凌”正在北京冬奥会上备战,这已经成为他们一家的一个约定。
由于是第一批志愿者,伍家头村的很多物资都会先放在垃圾桶里,如果有人捡到就会把它们放在垃圾袋子里。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物资准备好的时候到村民家,送给大家。
“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反馈下去。”志愿者刘家津笑着说。
志愿者刘家津在整理物资。
这些天,伍家头村的许多志愿者每天忙于疫情防控,但也为大家做好了服务。“就像我们在为冬奥会做宣传志愿者一样,在冬奥会结束之后,我将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把这个志愿者的名字报名给国家志愿者和我们一起为冬奥会做服务。”伍家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勇表示。
为了更好地为冬奥会服务,村里在所有志愿者进村前都提前做了一系列的防疫工作。例如,针对志愿者办理冬奥会证件的条件,村委会安排了专属的志愿者注册,志愿者进村都要戴上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村委会还为志愿者准备了便利店和小卖部,让志愿者在距离村里很远的地方就能购买到生活用品,切实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进行。
为了让志愿者们放心,村内还设立了专门的物资仓库,里面存放的物资不仅有肉菜果等,还有苹果、芹菜、菠菜等蔬菜,让志愿者们买的开心,吃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