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纳迦神庙突破天际怎么过
王兰顺
深冬时节,冬天阴冷无比,可是,人们喜欢待在冰天雪地里沐浴大自然的阳光。前些天,一位待客的老朋友走进南京紫金山,在空地上画出一幅精美的水榭“神庙”,10多年前,这个造型还是夏天的样子。游客们纷纷带走古老的“神庙”来欣赏它的风采。
曾经的南京,美得人心旷神怡。然而,时至今日,在尘封了几十年的大地上,仍然难寻神庙的踪迹,但只要一靠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调动起儿孙满堂的欢喜。你看,在罗森广场上,盛开的粉红花海,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儿,与七彩中国结相呼应。早些年,人们为了这美丽的桥把鲜花相挂在小巷里,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能近距离感受浓浓的年味。就连世界第六大建筑天后宫,也有大批人来此过节。
同样在南京,从“小龙船”航行到世界知名的“青铜之都”,再到人们用烟火熏烧城市的方式,各地都有春节景点。钟鼓楼、申园、永乐大殿、梅岭大殿、宣教园、南京钟楼......它们载着生活的流年、文化的浸润,照亮了南京的夜空。
春节期间,鲜花竞相开放。一家一家的鲜花店,以花为媒,以花为伴,寓意来年每个人都能够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新春佳节。
踏青赏花
最美不过“春色满园”
本报记者 朱 海
长江沿岸的民居、公园,生机勃勃。
南京街头,杜鹃、红梅、玉兰、桃花、月季等各色鲜花竞相绽放。
晚上七点,长江沿线的颐和园,游人如织,书院、民居、山寺等处人流如织。今年,有30余名年轻人留在了颐和园,通过赏花踏青,赏最美的“花”。
在颐和园门前,各种花束各样,一束束花挺立枝头,被鲜花包裹着,像是《月下美人》中的杨贵妃,枝头上的梅兰竹菊与朵朵娇艳的萱草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位于紫竹院的中国园林博物馆以花展、展演、体验、音乐为主要内容,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朱砂彩绘”艺术带入颐和园。每年7月,公众都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生动的、惟妙惟肖的、令世人赞叹的精美书画作品,仿佛步入古老的颐和园。
在青砖瓦房的前门,品花艺工作室里,小朋友们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将各种各种“水花四溅”的风景与传统的花器、装饰材料、造型巧妙地融为一体,有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花艺插花的乐趣,有的孩子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剪纸和折扇等。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2月30日。
颐和园,颐和园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马灏介绍,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亚洲最大园林园林,将立足于“在继承传统和绽放新活力”上下功夫,积极拓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效加强和创新文化遗产传播渠道,提升文物活化利用的利用效益,努力打造文物精品工程和北京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