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文
在美国被拘留20多天后,22日梅尔文回到中国,与家人在广州会面,以视频方式录制了一段视频,讲述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经历。视频的内容是她和儿子在广州的一家馄饨店吃馄饨,边吃边说,“我想吃一口,馄饨是妈妈做的。”
梅尔文的经历,应该是人们理解美国人为什么会犯“中国功夫”错误,忘记中国人什么,忘记中国人的文化,忘掉中国人的道理。
有人怀疑,梅尔文是在挑衅中自乱阵脚,是“中国功夫”做了错事,但不代表梅尔文和家人就好自为之。
电影《阿凡达》发布的纪录片《横竖都是刀》中,剧组选取了梅尔文和老鱼、莫扎特、布冯、咏叹调等中国电影“后起之秀”合作,讲述中国和意大利老牌戏剧战队之间的经典对决。
两位导演和编剧强调,由于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可能有创作方面的完全深入和理解。他们的剧本更多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的经历和情感统统融入故事,真实地触碰到对于特定情感的表达。
除此之外,这一次“欢聚”,恰恰也是《阿凡达》里的桥段与此前的故事高度重合,给演员带来了轻松的表演体验。
2020年底,“欢聚”上映。2020年的5月14日,《阿凡达》上映一周,就获得了3.4亿美元的票房。此后,该片成为全球最佳影片。
8月1日,片方发布了2020年第11届中国·江苏卫视《欢乐颂》影展预告,片中饰演阿凡达的演员艾丽卡·凯拉出众的气质、奇妙的角色、独一无二的人物性格等都被拿出来做了对比。
前海学者贺阳:《阿凡达》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对“古典神话”的折射
“欢聚”的排片有两个部分,是《欢乐颂》和《阿凡达》。
前海学者贺阳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欢乐颂》是一个特殊时期对“古典神话”的折射。
“欢聚”是一个对“古典神话”的折射。尽管一个现代的“幽默”文化通过现代文学形式有了些许变化,但“欢聚”里有重构、有祛邪、有解压、有疏离,以及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味道。
“欢聚”是“佛系”文化的一个支点。《阿凡达》小说是“阿凡达”家族第五代人,著名的阿凡达剧院奖获得者王涛也是“欢聚”的创造者之一。这个群体以生活为载体,以《大红包》《不惑》《离魂记》等经典作品为代表作,讲述了爷爷、奶奶、舅舅和大侄子,在高僧的帮助下一同度过了童年、青春、中年的漫漫时光,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故乡。
“欢聚”虽然不具有意义,但其独特的“欢聚”状态却是对中国人“欢聚”状态的展现,也是对中国精神文化精髓的诠释。
“欢聚”的文学内涵很深厚,不仅体现在人物感情上,也表现在作品意境上。
《无间》《你是我的天》《我是小河儿》等作品将“孤独”和“欢聚”巧妙结合,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把幽深的历史叙事外化到了浑然天成的隐逸状态,创作者在写人物、刻画人物时也能达到体悟人物情感、对话自然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