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光龙 专利代理
2019年,位于中国的崔晶星在中国发明了一种把LED灯芯与机械式照明连接的高强电磁辐射光管的生产工艺,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增强了销售额。2020年5月,朴光龙再度创新专利代理形式,借助专利制权证的成功,能够在中国申请专利代理机构。在朴光龙“双核驱动”的同时,合作方联合广州市光华企业管理研究院共同推动企业进入中国“独角兽”企业。
2002年,朴光龙首款面向消费者的LED灯芯以1926美元一粒的价格开始量产,比普通LED灯芯价格高出约30%。2009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LED灯芯再度焕发新生机,为韩国客户带来超高清、娱乐性、沉浸式体验,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LED灯芯热”。2021年,在东莞投资设立的朴光龙视联网研究院也开始了企业化的建设。
“这标志着企业化的全面铺开。”朴光龙视联网研究院董事长李霄表示,“企业化是企业‘内生动力’的一个创新和实践,企业化也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进而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扎根东莞20余年,李霄深刻理解了东莞为何会加大力度招引大企业、招引新项目的原因:一是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产业链条长;二是制造业集中度高,产业发展集群效应突出,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等要素的集聚和聚集都为企业在东莞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大湾区的产业分工更加合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东莞也正在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城市。
随着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自2019年起,东莞已连续两年提出“打造‘超级试验场’”。作为2022年的重要政策,《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对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大批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人员在这里共享科技成果,加强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创新合作的创新生态。2021年,东莞聚焦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2022年,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将面向全国征集并公布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项目择优推荐,揭榜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入库,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攻关,吸引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向这里集聚。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背后,是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工业创新发展的投入和产出。
2021年,东莞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序推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3家,实有企业202家。3年来,该区全力推进“技改三年行动”,实施重大项目5095个,“揭榜挂帅”项目47个,“赛马”项目54个,成果转化项目15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33.3亿元。
在科技创新中心的“范本”里,最直观的感受是不仅仅有项目,更有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