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子的拼音
今天,北京冬奥会迎来开幕式。在主媒体中心看台处,播放着北京冬奥会标志性舞蹈《雪花》,不少人还拍下了激动人心的瞬间。对运动员们来说,获得金牌和资格的欢庆和荣耀值得铭记。而在赛场上,他们虽然受到很多限制,却展示出了对奥林匹克的挚爱,他们是中国的“哨兵”。
美国运动员马修·梅尔滕斯以19岁的年龄成为北京冬奥会美国代表团旗手,她激动地表示:“(作为美国代表团的旗手)很自豪,很荣幸我是旗手,也很自豪能够作为一个志愿者,代表美国队登上北京冬奥会的赛场。”
“冬奥会是一场盛会。”牙买加短道速滑选手布拉德在北京冬奥会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说:“冬奥会让我受益很多,比如让我的父母来观看比赛,让我感到非常自豪,而我的父母则希望我能够像中国的孩子一样,继续去学习,向世界传递力量。”
挪威选手约海于格表示,很高兴自己有机会站上冬奥会的赛场,能够与全世界的高手同场竞技。“对我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宝贵的经历。我的父母和我的团队都很友好,这让我很开心。”
“还有很多好朋友来到中国,他们都是很棒的朋友。我和我们的团队非常默契,我和他们一起去学习,进行冬奥会比赛。我也在尝试着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我很高兴自己能够站在冬奥会赛场上,展示自己。”
“美国高山滑雪选手玛格丽特·希夫林,真是太了不起了,她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一场令人难忘的胜利。”
“‘雪容融’可爱,这是吉祥物的专属表情,还有我的新春大礼包,当她吃完了,我会非常惊喜。”
“很多中国朋友都在努力工作,给我们献上祝福。我在第一天在张家口赛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给我们‘隔空’拥抱,谢谢你们。”
“我们要好好享受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和生活。”
......
冰雪上的奇迹
随着中国代表团的历史性突破,“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正式升起。
“冰立方”是本届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它采用“水冰转换”的方式,将“冰立方”变身“冰立方”,成为了一个极具科技感、科技感的“大赛场”。
北京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将首次实现全项目开展,更多项目、更快、更强——中国冰雪运动将取得更快、更高、更强突破。
“双奥”志愿者,不单单传递着最温暖的赞许,更体现着责任与担当。
2021年10月17日,在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在志愿者引导员的带领下为运动员佩戴头盔。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他是今年18岁的冬奥会志愿者。
在“雪如意”,志愿者不仅可以担任赛事服务和赛会运行的双语翻译,还有职业的“解说员”。
“云”上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们将参与“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场馆、媒体中心的赛事及交通服务,展现着最美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