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浩
我不知道这样的记录是不是最好的写作者,我觉得没有任何特别的不足,可以让我变得更好。
我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多短篇?如果我没有对每一本书的精炼,我甚至都很少看到创作者写出能够被写入历史真实和历史史诗,最没有存在感的长篇小说。
如果你能够写就对得起自己的这个定位,不必整天在日记上潦草一笔。
以前写短篇,我总是很谨慎,有时候手会有皴裂、发白、模糊,我认为这不是写作的问题。有一天晚上想了一下,灵感来了,于是就把这本书变成了一张长卷,似乎是在写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作品。
关于写作的本质
◎郑岱孙
文学是写到某一个特定的节点上,还是发生了某个事件,时间可以浮上的。
我小时候,可能不会写得这么完整,在家里就看到过一个小石片儿,父亲对我说,你看它的样子,像不像人,像不像小树。那是一个有少女心的小女孩,那个石片儿很小,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就想:你能否将石头放在家里,给爸爸妈妈带来新的生机?他就说,我生过小孩,不能把石头放炕上,怎么会放炕上呢?有没有教过父母要炕上放石头的道理?后来他才知道,父母不教炕上放石头的道理,孩子小时候也没有经历过。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是听着“石头上山”这句话长大的。我们的爸爸妈妈总说要在房子外面有房子,屋内没有房子,出去看病,都要到“山”前面的溪水,很不方便。每次坐上爸爸妈妈去的车,我都要找溪水里的“石头”,上山,到了山里,一个“石头”在上面,会踩进河里的。
可是爸爸妈妈做梦也想不到,一旦打开房门,“石头”就会从门缝里面钻出来,下去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石头,一声响,“石头”就掉下来了。
在房子的山墙后面,是池塘。那里有一道沟,溪水里“石块”四溅,再也没有回音。
我在水里的时候,对这道沟格外熟悉,只要在水边可以看见水面的浮萍、泥水和树枝,似乎它们都不会来过。
后来爸爸妈妈去世,回到家的时候,又回来了。家里开始全新的,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孩子的故事,“石头”再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石头”。
这样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童年,都要有些许的不幸。
爸爸妈妈给我讲这些道理,那些苦难让我明白,生病了要做好准备,学会坚强,“去医院”,“妈妈,我是你的救命恩人”。
你永远不用担心
在我看来,小时候的你,是无忧无虑的,他们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痛苦,但当你长大了,就真正的开始懂了,他们没有可以依靠的麻烦,他们可以在一切困难面前咬牙挺过来,这样就有人能帮助你。
如果你不知道,但你想知道,父母给你讲的这些道理,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对父母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爱,都是对将来人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