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白岩松人生的关系
白岩松:目前对于全世界来说,人们印象最深的、最难以获取的,就还是《西游记》的“红嘴鸥”和“大眼睛鸟”。现在孙悟空和唐僧的故事讲得越来越多了,很少有哪个演员会把“红嘴鸥”的配音直接说出来。我想这是创作者的新意,也是对于整个传统文化的尊重。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曾是无数孙悟空粉丝的英雄。在老杨老师的带领下,他不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猴子,成长为一个大智慧的妖王,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演艺人才。在参加《西游记》出演孙悟空的前,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后来的经历,让他更加“信服”这个古老的东方神话,更多地了解这个伟大的神话。
《老杨大咖》制片人刘昊接受媒体采访。孙晓宇 摄
让传统文化更加精彩,除了关注古老神话之外,主创团队在寻找更好的传统文化去做内容。去年,《西游》推出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全新定制动画,其中的“出村故事”动画主题板块以“美食”为主,将故事中最富有特色的“美食”和“故事”融合在一起,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西游》全新定制动画的出品人孙晓宇。孙晓宇 摄
与此同时,电影《西游》中最大的疑问也在于“为什么前两集播出后,《西游》的世界观和逻辑都无法真正地引导观众去观看?”据孙晓宇介绍,其实这与《大圣归来》出品方没有太多的经济和资本投入有关,“这部动画上映两个月,没有任何商业宣推,就在第二、三集的时候,这部动画在动画评论区出现了明显的反响,《西游》的市场观认为这个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跟十年前的国产动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孙晓宇说,《西游》动画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停滞不前”,但现在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日本动画的喜爱,甚至还要“不太了解”。“这对于国产动画的发展,确实也是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他说,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在央视、上海国际动漫节等平台的宣传中,并没有出现最初的一些日本动画。
孙晓宇认为,目前看动画,中国市场已经被日本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品牌,比如说CG、动画,还有外国人的文化符号。在中国,很多的文化符号、文化背景也会带来它的外在影响,会带动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走出中国。”
张健是香港的一家动画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内很多动画厂都在走“IP改编”的路线,其实国内的动画行业并不缺IP,是受制于价格、版权等方面的限制。但国产动画厂凭借其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已经做到了很大的规模。他同时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国产动画厂的从业人员中,已经出现了大批规模化的商业化、专业化的动画从业人员。
郭子健说,在许多海外的中国动画厂中,他们对某一款中国元素很感兴趣,或者对某一名作品有极高的文化素养。